神经

评价超早期脑梗死:CT价值受肯定

作者:徐蔚海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02-24
导读

         自1995年以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用于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在国际上获得推广。目前,静脉rtPA治疗卒中时间窗已延长至4.5小时,而静脉+动脉溶栓、动脉溶栓及动脉取栓相关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然而,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影像评价方式仍存争议。在本届ISC上,学者们就此进行了充分讨论。从总趋势看,CT因其普及、相对廉价、可快速完成评价的特点,得到广泛肯定。

  inserted image  

   (图为:徐蔚海教授在国际卒中大会现场)

 

  自1995年以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用于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在国际上获得推广。目前,静脉rtPA治疗卒中时间窗已延长至4.5小时,而静脉+动脉溶栓、动脉溶栓及动脉取栓相关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然而,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影像评价方式仍存争议。在本届ISC上,学者们就此进行了充分讨论。从总趋势看,CT因其普及、相对廉价、可快速完成评价的特点,得到广泛肯定。

  CT价值在实践中凸显 从经典临床试验看,CT已被证实是筛选适合rtPA治疗患者的首选方式。在15年临床实践中,CT价值获进一步肯定。在有经验的神经科和急诊医生手中,多排螺旋CT可使卒中治疗决策的确立在5分钟内完成。这一特点有助于临床医生充分贯彻“时间就是大脑”的策略,减少从就诊到开始溶栓(door to needle)的时间。

  MRI存在局限性 相对而言,尽管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也在进步,但仍需要15分钟左右的时间。患者体内有金属物品等也对其应用有影响。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多年来24小时MRI检查也只能在少数医学中心实现。上述因素巩固了CT在超早期卒中诊疗中的地位。

  技术不断发展 结合艾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CT可准确判断溶栓效果及患者预后。多模式CT[CT+CT血管造影(CTA)+CT灌注]有助于判断卒中患者血管情况(狭窄、闭塞和侧支循环)、梗死灶大小及有无半暗带。CTA的原始图像与DWI(弥散加权成像)图像符合度较好。更重要的是,多模式CT在与多模式MRI(DWI +灌注MRI+MRA)具有相似功能同时,可在更短时间内完成。这一特点使CT在时间窗延长的临床试验中也具有很好前景。

  模式选择 有观点认为,通过普通CT已足够进行临床决策,且更节省时间;也有观点认为,多模式CT尽管较普通CT延长了时间,但更有助于患者病因学确定和准确决策。在CT和多模式CT间的选择,应据各中心实际情况来决定。

  须指出,多模式CT研究在国内开展仍不充分。中国人群多发颅内血管狭窄高发,这对CT灌注成像和CT原始图像分析的干扰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北京协和医院 徐蔚海 发自美国洛杉矶)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