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著名神经内科专家王拥军教授提醒,通过老人的一些言行举止,可以提早“揪出”认知障碍症。
在外奔波一年的儿女们,是否留意过,父母脸上的皱纹多了几条,白发添了几根?趁着过年全家团圆,孝顺的子女们不妨多留意父母的身体健康,尤其是有无认知障碍症征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著名神经内科专家王拥军教授提醒,通过老人的一些言行举止,可以提早“揪出”认知障碍症。
认知障碍症10大表现
认知障碍症有许多小信号,子女们可以对照以下10种常见症状,检验老人是否有认知障碍症的征兆。
记性变差。这是认知障碍症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早期表现为记不起近期的事,丢三落四、说完就忘等。
以前熟悉的事都做不好。有时甚至连多年养成的习惯、爱好都会忘记,如做饭时的口味、喜好等。
语言障碍。有时连一些简单的词汇都不能表达自如。例如想要牙刷时说:“给我拿一支带毛的笔来。”
搞不清时间地点。例如就在家附近却找不到自己家门。
判断力下降。如正值冬天,却拿出夏天的衣服穿。
抽象思维能力障碍。分不清钱多少,忘记数字代表什么意义,如付钱时应给1元,却执意给100元。
常用物品放错地方。如熨完衣服,却把熨斗收进冰箱里。
行为及情绪改变。如吃得正高兴时,突然不吃了,莫名地开始生气。
性格明显改变。指突然变得多疑、糊涂、害怕以及过度依赖等。
对日常生活不感兴趣。如连续几小时呆坐在电视机前或长时间闷睡等。
心情好记忆力就好
采取一些积极的干预措施,是可以延缓认知障碍症发病的。
据《印度时报》2月1日报道,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发现,快乐的情绪能预防记忆力衰退。在跟踪研究了46名年龄在63—85岁的老人后,医学专家发现,心情愉悦的老人更容易在游戏中取得胜利,熟记字母和数字的能力也更强。如果老人能经常面带笑容,其决策力和短期记忆力会得到提高,思维也会更敏锐,神智更清楚。研究者建议,子女或护理者应采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改善老人情绪,如讲个笑话,举办家庭聚会,送他们小礼物,帮他们交朋友等,来预防老人记忆力衰退。
老人还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增加上肢运动,可提高大脑反应的灵活性;常读书看报、写字、绘画,可延缓脑力衰老;适当补充卵磷脂,如常吃豆制品等;多吃碱性食物,如茄子、蘑菇、苹果等,有益大脑健康。
老人总爱忘小事怎么办
如果发现老人出现认知障碍症早期症状,要及时带他们到正规医院的老年科、神经内科或精神科诊治,并积极配合治疗,做好老人的心理护理,按时给他们做记忆、思维、语言、睡眠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家人还应在老人身上放张卡片,注明老人回家的乘车路线和子女联系电话等,但不要留地址,以防不测。
年纪大了之后,老爱忘一些小事,这时不用为之苦恼,美国《真简单》杂志近日载文,为老年朋友总结了6个最容易被遗忘的事及相应的对策,帮你解决忘事之忧。
1.记不住数。人们对门牌号、日期、生日和密码等信息的记忆属于陈述性记忆(也称外显性记忆)。美国波士顿贝斯以色列执事医疗中心记忆诊所所长扎尔迪·坦恩博士称,如果不刻意去记它们,大脑就会自动将其遗忘。对策:坦恩建议,可以给这些难记的数字赋予一定的意义,比如,某人的生日是国庆节后第8天等。
2.忘了打算要干啥。走进一个房间,却忘记了要拿什么,这可能是分心所致。对策:坦恩博士建议,去另一房间前,可以先想象一下打算取的物体,也可以采取联想法,如要取夏天的衣服,可以想象一下沙滩上穿着泳衣的情景,增强记忆力。
3.找不到钥匙。经常忘记钥匙、钱包或公交卡等日常物品放在何处,可能是注意力出现了问题。对策:美国认知障碍症协会专家伊丽莎白·埃德嘉丽博士表示,放东西时,应集中注意力,默默地或者大声告诉自己放在了哪,如“我把钥匙放进大衣口袋了”。还可以将易忘记的小物品固定放在一个地方,如将钥匙挂在一进门的挂钩上。
4.记不住名字。大多数人很少忘记面孔,但90%—95%的人都感到记别人名字难,这与记忆储存以及记忆重新获取(回想人名)有关。对策:埃德嘉丽博士建议,见到陌生人多看几眼,心中默默重复该人的名字至少三遍,将他们的特征与其姓名相关联,或者在交谈时多提及该人的名字,都能帮助记忆。
5.忘了关没关灯。总是怀疑自己没关煤气罐、灯、电熨斗等,这是因为大脑会自动忽略掉这类机械性动作。对策: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电器都已经关闭,如果总是担心,可以在关闭电器时大声说出来,比如“煤气关了”、“电熨斗插头拔了”。
6.记不住词。讲话时忘词,话到嘴边就是说不出来,记不住地名、电影名等,这多数都和一时紧张有关。对策:美国加州大学衰老研究所所长盖瑞·斯莫尔博士建议,此时深呼吸几次,让大脑更清醒,或改用别的方式来表达你要说的,如“那个地方四季如春”、“那个电影是某某明星主演的”等。▲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