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

综述:揭示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神经影像学机制

作者:August 来源:MedSci原创 日期:2023-03-20
导读

         失语症是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表现为自发言语、重复、命名、听觉理解、阅读和写作功能受损。已有多种康复方法用于中风后失语症的恢复,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疗法和刺激方法。

关键字:  失语症 

        失语症是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表现为自发言语、重复、命名、听觉理解、阅读和写作功能受损。已有多种康复方法用于中风后失语症的恢复,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疗法和刺激方法。针灸已被证明对改善重复、口头、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言语功能有有益的作用。神经影像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的大脑神经活动探索方式,有助于揭示针灸治疗的治疗效果。此系统综述旨在揭示和总结针刺治疗脑卒中失语后神经影像学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检索了七个电子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对照试验中央注册库,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科学期刊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研究后,总结了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神经影像学机制,以及针刺治疗的利用和方法学特征。

        结果:检索后,检索到885篇文章。在剔除文献研究、动物研究和病例报告后,最终分析纳入了16项研究。针灸类型方面,10项研究使用手动针灸,5项研究使用电针,而身体针(10项研究)、头皮针(7项研究)和舌针(8项研究)用于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基于血氧水平依赖性(BOLD)和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采用低频波动幅度(ALFF)、区域均匀性(ReHo)、种子分析和独立成分分析(ICA)4种神经影像学分析方法。两项研究报告了即时针灸效果,14项研究报告了持续针刺对中风后失语症患者的影响。5项研究分析了神经影像学结局与临床语言量表之间的相关性。

        结论:在此次系统综述中,发现针灸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语言相关大脑区域的激活和功能连接有关,例如左颞下回的布罗卡区和韦尼克区周围的大脑区、边缘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然而,这些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需要大样本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来验证当前的证据,并深入探索针灸作用的神经影像学机制。

        综上所述,此研究总结了目前神经影像学对针刺对中风后失语症影响的证据。通过系统评价方法,发现针灸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语言相关大脑区域的激活和功能连接有关。此外,还揭示了特定语言功能与临床语言功能量表之间的关系。应进一步探索针灸作用的神经影像学机制,以帮助预测中风后失语症的恢复过程。

        参考文献:Li B, Deng S, Sang B, et al. Revealing the Neuroimaging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for Poststroke Aphasia: A Systematic Review. Neural Plast. 2022;2022:5635596. Published 2022 Apr 21. doi:10.1155/2022/5635596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