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I能够无创性探测人体内分子水平的扩散行为,其对病变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和较高的检出率。但其独特的成像方式使其信号表现多样与多变,在实际临床诊疗中需正确认识和解读DWI中的信号特点,以避免不必要的漏误诊。本期分享DWI图像中常被误解的几个信号表现。
DWI能够无创性探测人体内分子水平的扩散行为,其对病变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和较高的检出率。但其独特的成像方式使其信号表现多样与多变,在实际临床诊疗中需正确认识和解读DWI中的信号特点,以避免不必要的漏误诊。本期分享DWI图像中常被误解的几个信号表现。
这些信号表现正常?
水占人体体重的60-80%,扩散是以水分子的不断运动作为基础的成像方法。水分子在不同细胞器内和细胞密度的环境中,会以不同的方向、方式和速率进行扩散。在DWI成像中,通过“标记”前后的对比,以检测分子间的扩散行为和差异。
DWI成像时会扫描至少两组b值的图像,b=0和b≠0。b=0主要反映的是由其TR、TE决定的T2WI对比,b≠0主要反映的是由因子b值决定的扩散对比。通过多组图像的拟合计算得到最终的DWI图像。可以简单的理解为DWI图像为T2对比和扩散对比的合成,也就是说DWI成像中含有两种对比:
b值不同所形成的扩散对比。
T2弛豫不同所形成的T2权重对比。
未施加扩散敏感梯度场前的信号强度,即b=0时的信号强度S0,S0的信号强度主要反映的是由其TR、TE决定的T2权重对比,上图△。最终获得的DWI的信号强度很大程度上会受到S0信号强度的影响,即T2透射效应。
随着b值的增大,T2对比逐渐减轻,扩散对比逐渐加重,哪种权重对比更重,主要取决于b值的大小。
b值越低,其T2透射效应越明显,即增大b值可减轻T2透射效应。
在颅脑DWI上灰质信号强度较白质高,主要是受到T2效应的影响。
由于选择的b值和T2效应的影响,在DWI上高信号并不代表扩散受限,反之,DWI上低信号并不代表扩散不受限。由于T2效应的存在,在对DWI图像信号解读时,应结合去除T2对比影响的ADC图来进行解读。
T2效应对DWI图像的影响比较复杂,如下表所示:
T2信号 |
扩散受限 |
DWI信号 |
影响 |
长T2信号 |
明显受限 |
高信号 |
使DWI图像上表现明显高信号,有利于病变的显示 |
长T2信号 |
轻度受限,正常 |
高信号 |
使DWI图像上表现明显高信号,很难判断是病变本身弥散受限引起的高信号还是T2对比引起的高信号 |
长T2信号 |
不受限,弥散加快 |
高或等信号 |
使DWI图像上表现高信号或稍高或等信号,此时有:1.呈长T2,不受限的病变在DWI上会表现高信号,造成弥散受限的假象。2.呈长T2与弥散加快的病变相抵消呈等信号 |
短T2信号 |
受限,不受限,加快 |
稍高或等或低信号 |
使DWI图像上信号降低,也称T2暗化效应。此时有:1.呈短T2,受限的病变在DWI上表现为稍高或等信号,造成本来弥散受限的病变在DWI上表现弥散不受限的假象,不利于病变的显示。2.呈短T2,弥散不受限或加快的病变在DWI上表现低信号。 |
T2对比形成的对比本底图像对DWI图像信号表现至关重要。正确认识DWI和ADC图像的正常表现可有效避免不必要的误诊。
临床扫描中DWI仍然只能是基于体素的水平去对人体内分子的扩散现象进行模拟成像,并不能达到分子水平的真实扩散成像的表达与分析。后处理得到的扩散系数也就只能叫做表观扩散系数(ADC)
在DWI图像上经常看到上图左这些信号均与T2效应有关,为正常的影像学表现,无临床意义。
成人基底节区域正常的铁沉积,在DWI上可表现为低信号,顺磁性物质沉积时,也可表现为高信号。
小脑上脚十字交叉、内囊后肢、皮质脊髓束、扣带回、岛叶,内侧丘系在DWI上可表现为局灶性高信号。
上述这些区域在ADC图像上表现为等信号,并无明显异常表现,上图右。
新生儿深部白质呈低信号为正常的影像学表现。
婴幼儿正常脑组织的ADC值比成人明显增高,且随着脑组织的成熟,ADC值呈下降趋势。
婴幼儿的脑缺血病变通常会累及全脑,其导致的全脑DWI信号升高和ADC值的减低常被误认为是正常的表现。
增强后DWI的信号强度和ADC改变程度与对比剂的摄取多少相关。
如对脑部基本不受影响,对对比剂代谢的肾脏、肝脏会则会降低,但有研究表明这种降低并不会对诊断带来明显的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
注
射对比剂后会影响ADC的测量
,在正常肝脏及肾脏ADC值的测量中影响较大。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