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统计数据显示脑卒中是我国疾病致死和致残的第一大病因。Lancet Neurol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87%的脑卒中可以归因为19个危险因素,包括高收缩压、高体重指数、高空腹血糖、环境颗粒物污染、吸烟、高盐饮食、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体力活动少等。低温对脑卒中的影响在全球位居第12位,在东亚位居第9位。低温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在全球位居第11位,在东亚位居第10位;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在全球位居第12位,在东亚位居第9位。
WHO统计数据显示脑卒中是我国疾病致死和致残的第一大病因。Lancet Neurol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87%的脑卒中可以归因为19个危险因素,包括高收缩压、高体重指数、高空腹血糖、环境颗粒物污染、吸烟、高盐饮食、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体力活动少等。低温对脑卒中的影响在全球位居第12位,在东亚位居第9位。低温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在全球位居第11位,在东亚位居第10位;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在全球位居第12位,在东亚位居第9位。
高血压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气象因素引起的血压变异性(BPV)是脑血管病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潜在危险因素。人体血压在24 h内存在复杂的自发波动,这种波动即BPV。短期BPV、中长期BPV、长期BPV和超长期BPV均与器官损害、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率、全因死亡率有关。基于大规模人群的流行病学证实了血压变异性的存在,结果显示都是夏季较低,冬季较高。
血压变化的原因
➤血压变化的原因:寒冷时血管收缩和外周阻力增加,温暖环境下血管扩张和外周阻力降低。
➤气温影响血压的可能机制包括:
1.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伴儿茶酚胺的分泌和其他参与热量产生的物质起主要作用。
2.皮肤温度降低引起的交感介导的外周血管收缩和明显的血压升高。
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寒冷诱发血压升高中起关键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一氧化氮合成有关。
4.尿钠的排出也可能与温度引起的血压的变化有关。
5.高温下皮肤血管扩张和大量出汗可能导致低血容量和钠盐的流失,从而引起血压的降低。
气象因素对BPV的影响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李新教授团队研究显示:
(1)2012年,门诊高血压处方量与月温差呈现非线性关系,3月和11月温差较大,处方量也呈现两个高峰。
(2)2017年,抗高血压药物仍以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使用率最高,且较5年前升高;利尿剂使用率较5年前(0.7%)有所提高,但整体使用率仍然较低,仅占1.7%;联合用药率较5年前明显提高。
(3)高盐地区高血压处方分析显示,气温较低的11、12、1月门诊抗高血压病处方要多于其他月份,气温偏高的7、8、9月高血压处方数偏少。
高血压处方量的急剧增加,可能和气温变化引起的血压的波动增大有关。
此外,关于气温对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影响的研究显示,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脉压指数均表现出冬季最高,春秋次之,夏季最低;不同温度状态下,低温组H型高血压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升高。关于气温对脑卒中患者血压影响的研究结果提示,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病季节变化有关;气温越低,血压水平越高;温差越大,收缩压水平越高。关于气温对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影响的研究显示:日平均气温是24 h平均收缩压、24 h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因素;日平均气温每降低1℃,24 h平均收缩压升高0.388 mmHg(1 mmHg=0.133 kPa),24 h收缩压变异性增加0.175,24 h舒张压变异性增加0.148。患者血压水平及BPV在-13.85℃~4.12℃最高,提示血压水平、BPV与气温变化有关。
克利夫兰影像学和心血管病研究所联合复旦大学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收缩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异性与脑卒中发生的风险独立相关,降低高血压患者的BPV是高血压治疗的新靶点。血压变异的增加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相关。
季节性血压变异性是导致脑卒中发病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季节性变异的幅度更大,监测高血压患者的季节性BPV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减轻脑卒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寒潮暴露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危险因素,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心房颤动)的温度变异性增加了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建立脑卒中气象风险的预警体系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
2020年欧洲高血压学会发布的《血压季节性变化共识》指出,老年人受季节性的血压变化影响较大,冬季血压升高,心血管病死亡率也增加,气温每降低1℃,死亡率增加1%。家庭取暖和减少寒冷暴露可有效避免老年人血压升高,室内温度每升高1℃,高血压患病率估计值降低0.2%。
对于血压季节性变化明显的患者,共识推荐:
1、天气炎热出现疲劳或体位性低血压,天气寒冷出现血压升高,应考虑可能由于季节变化所致。
2、季节性血压变化的判定应仔细,通过反复测量诊室和诊室外血压来确认,最好是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血压监测。
3、在考虑季节性血压变化前应考虑其他导致血压改变的原因,如脱水、体重减轻、治疗依从性差、服用了会使血压升高的药物或物质、饮酒、吃得过咸等。
4、在炎热天气调整血压时,当血压降低在推荐的血压目标以下时,尤其是出现了提示过度降压的症状时,应考虑降压药物的减量。
5、收缩压<110 mmHg(诊室、家庭或日间动态血压)应仔细考虑降压药物减量,即使患者无症状。
6、在降压药物减量时,应考虑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并根据合并症的适应证推荐力度最弱的药物着手开始逐步调整治疗。
7、减少降压药物剂量时,应确保24 h全天候充分控制血压。
8、避免因短暂血压波动而进行的不必要的调整治疗。
9、因季节性血压变化而调整药物剂量的患者,在气候再次变化时,应考虑到血压变化的可能性。
10、从寒冷地区前往炎热地区旅行时,也可能面临同季节性变化一样的问题,反之亦然。
11、对于血压季节性变化最好个体化随访,以更明确期间变化,实现精准治疗。
小结
➤虽然我国逐渐加强了高血压的宣传与控制,但缺血性脑卒中仍呈高发态势,尤其在季节及气温变化时,脑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增高,要重视气象因素的影响。
➤高血压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且研究证实血压随季节和温度而波动,而这种血压波动是诱发脑卒中的因素,尤其在老年患者中更为显著,中国脑卒中“北高南低”的趋势可能与季节、气温等气象因素引起的血压变异性有关。
➤开展医学、气象、环境交叉研究,进一步完善脑卒中健康气象预警服务系统,提高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
➤呼吁社会各界尤其是神经科医生、气象与环境学家、传媒对此予以宣传普及,使随气象因素而引发的血压波动得到很好地重视管控,把高血压这个可控的、重要的、诱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得到立体的、全方位的防治,从而预防脑卒中。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