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

Ann Neurol-新研究发现,丛集性头痛的遗传风险位点

作者:佚名 来源:MedSci梅斯 日期:2021-07-14
导读

          丛集性头痛(CH)是一种原发性头痛疾病,其特点是发作强烈的单侧眼眶、眶上和/或颞部疼痛,持续15-180分钟,并伴有同侧面部自主神经症状和/或烦躁。大多数病人有发作性的CH,丛集性头痛的时间为数周至数月,与至少3个月的无发作期交替出现。在10-15%的病人中,丛集期至少在一年内没有超过三个月的缓解,因此被归类为慢性CH。男女比例为2:1。1 吸烟和精神方面的并发症很普遍。目前的治疗策略包括中止急性发作,旨在通过预防性治疗减少发作频率。

关键字:  丛集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CH)是一种原发性头痛疾病,其特点是发作强烈的单侧眼眶、眶上和/或颞部疼痛,持续15-180分钟,并伴有同侧面部自主神经症状和/或烦躁。大多数病人有发作性的CH,丛集性头痛的时间为数周至数月,与至少3个月的无发作期交替出现。在10-15%的病人中,丛集期至少在一年内没有超过三个月的缓解,因此被归类为慢性CH。男女比例为2:1。1 吸烟和精神方面的并发症很普遍。目前的治疗策略包括中止急性发作,旨在通过预防性治疗减少发作频率。

        CH与其他三叉神经痛有一些表型上的重叠,但也与偏头痛有重叠,例如一些偏头痛患者也可能报告有自主神经的特征。某些类似的病理生理学途径被认为参与了CH和偏头痛。尽管这些疾病有突出的特征,但它们在临床上是可以区分的。尽管血管运动变化、炎症、下丘脑功能紊乱和自主神经系统失调被认为是潜在的疾病机制,但对CH的病理生理学了解甚少。双胞胎和家族研究已经强调了遗传因素在CH中的参与。到目前为止,大多数遗传学研究采用假设驱动的方法,并对与CH假定途径相关的有限数量的基因变异进行了研究。研究最多的是HCRTR2的变异,该基因编码下丘脑素(奥曲肽)2型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结合神经肽下丘脑素-1和-2。

        为了检测CH的遗传变异,荷兰莱顿大学的Aster V.E. Harder等人在荷兰莱顿大学丛集性头痛神经分析项目(LUCA)研究人群(n = 840)和荷兰肥胖症流行病学研究(NEO)的对照组(n = 1,457)中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

        并在挪威特隆赫姆,集群头痛样本中的144个病例和北特伦德拉格健康调查(HUNT)的1800个对照中进行了复制。基因组和组织富集分析、风险位点周围基因的血细胞RNA测序和联系不平衡分数回归是下游分析的一部分。

        他们发现四个独立的基因座(loci)(r2<0.1)与丛式头痛有关联,具有全基因组意义(p<5×10-8),rs11579212(OR=1.51),rs6541998(OR=1.53),rs10184573(OR = 1.43)和rs2499799(OR = 0.62,95%CI 0.54-0.73,靠近UFL1/FHL5),共同解释7.2%的表型变异。

        SNPs rs11579212、rs10184573和rs976357作为rs2499799的代理SNP(r2=1.0),在挪威样本中得到复制(p < 0.05)。基于基因的绘图产生了ASZ1作为可能的第五个基因座。RNA测序显示POLR1B和TMEM87B在丛集性头痛中的差异性表达。

        这个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GWAS发现并复制了丛集性头痛的遗传风险位点,其效应大小(effect size)大于通常在复杂的遗传性疾病中看到的。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