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

《Nature》子刊:大脑中竟然存在“僵尸基因”,人死了,它们却活了

作者:佚名 来源:生物探索 日期:2021-05-05
导读

         人人都想看尽世间繁华,无奈逃脱不了生老病死。传统观念认为,人死后机体会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停止工作,然而最新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近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 (Salute Church)的科研人员在《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Selective time-dependent changes in activity and cell-specific gene expression in human postmortem brain的文章,研究发现了一

关键字:  大脑 

        人人都想看尽世间繁华,无奈逃脱不了生老病死。传统观念认为,人死后机体会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停止工作,然而最新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近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 (Salute Church)的科研人员在《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Selective time-dependent changes in activity and cell-specific gene expression in human postmortem brain的文章,研究发现了一种“僵尸基因”,这种基因在人死后的几个小时内不仅仍处于活跃状态,而且其表达量竟然还增加了!

        为了验证这个神奇的现象并非天方夜谭,研究人员利用常规脑部手术中收集的人脑新鲜组织进行了一项模拟死亡试验。

        首先,研究人员对比了脑组织在死亡前后的RNAseq在转录本水平的基因调控差异,发现死亡后的脑组织中的关键基因“RBFOX1”的剪接复杂性大大降低,这说明脑组织中的重要基因在死亡前后的转录复杂性具有显著差异。

        人类死后大脑中活性和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的选择性时间依赖性变化

        接下来,研究人员在脑死亡24小时内对脑组织样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并发现了3种类型的基因。

        脑组织样本的HE染色

        第一类基因被称为“基因管家”,约占所有被分析基因种类的80%,此类基因在大脑中的表达量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可维持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二类基因主要存在于神经元内,与人类大脑活动(如记忆、思维和癫痫发作活动)有着复杂的关系,在人死后数小时内,它们的表达活跃性会迅速下降。

        第三类基因就是“僵尸基因”,这类基因来源于在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神经胶质细胞,在人类死亡后,这类细胞会长出臂状附着物,它在神经元基因活动减弱时,开始躁动,其活跃性在脑死亡后的12小时到达顶峰。

        “僵尸基因”在人脑死亡后恢复生命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人脑试验对于开发神经系统性疾病的新疗法具有特殊意义,据了解,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病等疾病就是利用人类死后的大脑组织来进行研究的,因此,这项新发现可以为寻找这类疾病的潜在疗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