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

Stroke:卒中患者1年后每日能走多远,跟哪些因素有关?

作者:佚名 来源:MedSci梅斯 日期:2021-03-12
导读

          步行可提高卒中后患者耐力和社区参与度。每日步数超过6000步可降低卒中风险。早期识别那些每日步数较少的个体,可以促进精准干预,从而增加其步数和改善其健康。 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Strok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该研究旨在:(1)明确在卒中后2个月时哪些因素可以预测患者1年后的每日步数,(2)明确在卒中后2个月时多少步数可对应于预测卒中后1年时患者每日步数可超过6000步。

关键字:  卒中 

        步行可提高卒中后患者耐力和社区参与度。每日步数超过6000步可降低卒中风险。早期识别那些每日步数较少的个体,可以促进精准干预,从而增加其步数和改善其健康。

        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Strok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该研究旨在:(1)明确在卒中后2个月时哪些因素可以预测患者1年后的每日步数,(2)明确在卒中后2个月时多少步数可对应于预测卒中后1年时患者每日步数可超过6000步。

        这是对卒中后运动体验应用试验数据的二次分析,该试验招募了卒中后2个月步行速度<0.80米/秒的受试者。研究人员分别在受试者卒中后2个月和1年评估了每日步数。基于年龄、性别、种族和/或民族、卒中严重程度、步行速度、耐力、健康状况、运动功能、平衡和平衡信心等因素,研究人员使用线性回归预测了受试者1年时的每日步数。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决确定了在一年内可达到6000步以上受试者在卒中后2月时对应的每日步数。

        研究人员分析了206名受试者的数据,平均年龄为63(13)岁,43%为女性,平均每日基线步数为2922(2749)步。预测卒中后1年每日步数的最终模型包括卒中后2个月时的每日步数和平衡性(Berg平衡量表评分);这些因素解释了卒中后1年时每日步数变异性的38%(P≤0.001)。在卒中后2个月时每日步数≥1632步的受试者在卒中后1年时达到每日步数6000以上的可能性增加1.86倍(95%CI为1.52-2.27)。

        由此可见,卒中后2个月时的每日步数和平衡性是预测患者未来每日步数的最强指标。改善日常体力活动和平衡性可能是增加卒中患者1年时后体力活动的必要条件。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