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可预测脑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后早期脑水肿和临床恶化

作者:佚名 来源:MedSci梅斯 日期:2021-02-22
导读

          全身性炎症与缺血性卒中不良预后之间相关性的机制尚未明确。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Strok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调查再灌注治疗后的周围炎症是否会导致脑水肿(CED)加重,从而不利于患者临床恢复。

关键字:  脑卒中 

        全身性炎症与缺血性卒中不良预后之间相关性的机制尚未明确。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Strok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调查再灌注治疗后的周围炎症是否会导致脑水肿(CED)加重,从而不利于患者临床恢复。

        研究人员于2017年至2019年期间在Centro医院进行了一项单中心研究。该研究的纳入标准为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成年患者,且他们接受了再灌注治疗。研究人员确定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标准。在事件发生24小时后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估有无CED和严重程度。该研究的临床结局包括90天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功能依赖。研究人员通过顺序和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调整后的比值比和95%CI。研究人员通过对训练队列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分析确定了最优临界值,并在独立数据集中进行验证。

        该研究共纳入553例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随着24小时内CED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大(校正比值比为1.34 [1.09-1.68],P<0.01),并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校正比值比为1.30 [1.04-1.63],P<0.05)和90天时功能不良(校正比值比为1.79 [1.28-2.48],P小于0.01)相关。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与结局无关。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因白细胞计数改变而与CED有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是最好的预测因子,曲线下面积在0.7左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7,其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在60%左右。

        由此可见,全身炎症与卒中再灌注治疗后早期CED的严重程度有关。容易获得的炎症标志物有可能为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并影响长期功能结局的患者传递了早期预警信息。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