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是导致全球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在临床试验中神经保护方法效果不明显,因此,需要在治疗靶点方面进行创新。肠道菌群是导致卒中危险因素的重要因素。然而,卒中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双向作用仍未明确。
卒中是导致全球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在临床试验中神经保护方法效果不明显,因此,需要在治疗靶点方面进行创新。肠道菌群是导致卒中危险因素的重要因素。然而,卒中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双向作用仍未明确。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研究人员在消化病领域权威杂志Gut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他们进行了两项临床队列研究,以捕获卒中后肠道菌群紊乱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卒中预后的关系。然后,研究人员使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探究了小鼠卒中后肠道菌群紊乱的情况,并明确了急性缺血性卒中与肠道菌群紊乱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研究人员评估了氨基胍、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钨酸盐是否可以通过恢复肠道菌群紊乱来缓解卒中后脑梗死。
研究人员发现脑缺血可迅速引起肠道缺血,并通过自由基反应产生过多的硝酸盐,从而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并伴肠杆菌扩张。肠杆菌的富集通过增强全身性炎症而加剧了脑梗塞,并且是导致卒中患者主要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氨基胍或超氧化物歧化酶处理可以减少硝酸盐的产生,采用钨酸盐治疗以抑制硝酸盐的呼吸,抑制肠杆菌的过度生长,减少全身性炎症并减轻脑梗塞。这些效应是肠道微生物组依赖性的,表明脑肠轴在卒中治疗中具有转化价值。
该研究揭示了卒中与肠道菌群紊乱之间的相互关系。缺血性卒中会迅速引发肠道菌群紊乱,肠杆菌过度生长,进而加剧脑梗塞。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