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OCD)的病理生理学涉及皮质-纹状体-丘脑网络,其神经束穿过内囊(aLIC)的前肢。强迫症的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显示了不同的发现,提示强迫症患者扣带回束、胼胝体和aLIC的白质异常。以aLIC和丘脑底核(STN)为靶点的囊膜切开术和脑深部刺激术可有效缓解严重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囊膜切开术是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包括射频、伽玛刀或高频超声消融aLIC,经过治疗,强迫症症状平均减少50%多一点,范围为37%–80%。追踪腹侧-背侧位置影响的临床结果在预测内囊切开术结果方面至关重要。灵长类神经
强迫症(OCD)的病理生理学涉及皮质-纹状体-丘脑网络,其神经束穿过内囊(aLIC)的前肢。强迫症的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显示了不同的发现,提示强迫症患者扣带回束、胼胝体和aLIC的白质异常。以aLIC和丘脑底核(STN)为靶点的囊膜切开术和脑深部刺激术可有效缓解严重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囊膜切开术是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包括射频、伽玛刀或高频超声消融aLIC,经过治疗,强迫症症状平均减少50%多一点,范围为37%–80%。追踪腹侧-背侧位置影响的临床结果在预测内囊切开术结果方面至关重要。灵长类神经束追踪和人类DTI研究的综合证据表明,aLIC的不同区域分布来自不同前额叶区域的纤维。
本研究重点研究了与强迫症相关的特定功能性前额叶区域,包括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眶额皮质(OFC)、腹外侧PFC(vlPFC)(或下额叶皮质)、背侧前扣带回(dACC)和腹内侧(vmPFC),使用纤维束成像分析,重点研究了强迫症患者通过连接纹状体、丘脑和STN皮质下区的前额叶区域的aLIC的白质的数量特征。
招募了2013年8月至2018年9月在瑞金医院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的强迫症患者(n=100)。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HCs)通过社区广告招募(n=88)。强迫症的诊断是由专业医生确诊。在纳入本研究的强迫症患者(n=100)中,78例接受了内囊切开术。在局部麻醉下,将立体定向框架安装在患者头部,术前立即进行MRI扫描。靶点位于aLIC的前三分之一和中三分之一之间。根据立体定向MRI计算立体定向靶点坐标和靶区轨迹角。用直径2mm的电极在75℃下射频消融60秒,形成直径4~5mm、长度10~12mm的病灶区。术后(n=78),41例术后至少6个月完成评估(数据包含在与术后改善相关的分析中),11例术后1-5个月完成评估,26例术后无法联系或无法参加随访。扩散加权成像是在西门子扫描仪(西门子,德国Erlangen)上使用12通道相控阵头线圈进行的。
强迫症患者(n=100;平均31.8岁)和HCs患者(n=88;平均29.6岁)在年龄(t=-1.64,p=0.102)、性别(强迫症女性比率0.40;HC 0.44;χ2=0.21;p=0.649)有一定差异。 41名接受了囊膜切开术并在术后至少6个月完成评估的患者被纳入与术后改善相关的分析。在dlPFC和dACC的丘脑皮质连接中,囊切开术后的临床改善与NC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34,p<0.0436)。具体而言,Y-BOCS改善(即随访时Y-BOCS与基线相比减少)与丘脑-dlPFC的NC(r=0.36,p=0.0347)和丘脑-dACC(r=0.34,p=0.0402)呈正相关,但与FA无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强迫症与多条前额叶皮质-丘脑和皮质-纹状体流线(即双侧dlPFC、vlPFC、背扣带回、前SMA、OFC和vmPFC)的aLIC中的低FA有关。
这些发现阐明了aLIC在强迫症中的重要作用,并可能有助于精确靶向以优化强迫症的治疗效果。了解皮质-皮质下束的不同功能作用进一步突出了维度症状侵袭性和非侵袭性神经调节治疗靶点与其他精神疾病的相关性。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