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在急性卒中发作后的第一天很常见,且与神经功能恶化、死亡风险增加相关。吸氧可以通过预防缺氧和继发性脑损伤来改善患者结局,但也可能有不利影响。近日,JAMA杂志发表了一项卒中氧气研究(SO2S),旨在确定急性卒中后3天给予低剂量氧疗相比常规护理(只在需要时给予吸氧)能否改善患者结局。
缺氧在急性卒中发作后的第一天很常见,且与神经功能恶化、死亡风险增加相关。吸氧可以通过预防缺氧和继发性脑损伤来改善患者结局,但也可能有不利影响。近日,JAMA杂志发表了一项卒中氧气研究(SO2S),旨在确定急性卒中后3天给予低剂量氧疗相比常规护理(只在需要时给予吸氧)能否改善患者结局。
SO2S试验显示,氧气水平充足的急性卒中患者并没有从低剂量吸氧中获益,无论是连续吸氧还是只在夜间吸氧。
与临床指示吸氧相比,三天的氧疗——基线氧饱和度≤93%时给予3 Lmin吸氧,>93%给予2 Lmin吸氧——对3个月时的死亡和残疾(利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无影响(一级改善OR 0.97, 95% CI 0.89-1.05)。
来自英国基尔大学的Christine Roffe表示,这些汇总结果还保留了两个吸氧组的单独数据,显示连续吸氧组和夜间吸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OR 1.03, 95%CI 0.93-1.13)。他们写道,"没有一个能从吸氧中获益的亚群。这些发现不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低剂量氧气。"
这项实用临床试验共涉及8,003例急性卒中患者,在入院24小时内被随机分为三个治疗组,而另一项结果显示阴性的大型试验则是在不同环境中(急性MI)观察氧疗效果。
DETO2X-AMI曾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报告,并于2017年8月在线发表于NEJM杂志,显示与室内空气相比,常规使用6 Lmin吸氧6~12小时对1年时的全因死亡率、MI再入院治疗、心肌损伤程度或其他结局无影响。
虽然在美国对急性MI患者吸氧已经司空见惯,但ESC心脏病专家同意一位述评作者关于无低氧血症患者的评论,"很明显,临床实践需要改变以响应这一明确的证据。"
然而,对于卒中,Roffe团队表明,他们研究的结果可能会给某个群体带来好处。早期高剂量吸氧是否有可能有益于高危脑组织或扩大神经保护或溶栓的时间窗,仍有待在PROOF试验中验证。SO2S试验中一项效力不足的亚组分析显示,101例参与者在症状发作3小时内入组研究与之后入组的患者没有差异。
对于其他亚组,研究人员写道,"由于这项试验的总体规模较大,这些患者亚组也足够大以显示其没有获益可能是真实的,而不是假阴性。"
他们指出,试验中使用的低剂量吸氧不足以防止严重缺氧,因此吸氧和不吸氧是一样的。但在急性卒中患者中进行的高流量氧疗随机试验,并没有显示高剂量吸氧对患者结局有任何好处。
SO2S试验中的低剂量吸氧与更多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或总体严重不良事件无关。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