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

社交压力下神经元的应对策略

作者:佚名 来源:生物谷 日期:2020-03-03
导读

         为了应对压力,个体表现出不同的应对方式,每种应对方式都伴随着一系列的行为、生理和心理反应。积极的行为风格是指努力抑制来自压力源的影响,并与抵御压力有关;消极的行为风格是指避免面对压力源的努力,并与心理病理学上的“易感性”有关。这一问题又被称为“战斗还是逃跑”。但是,该行为选择背后的生物学基础并没有得到清晰的揭示。

关键字:  社交压力 | 神经元 

        为了应对压力,个体表现出不同的应对方式,每种应对方式都伴随着一系列的行为、生理和心理反应。积极的行为风格是指努力抑制来自压力源的影响,并与抵御压力有关;消极的行为风格是指避免面对压力源的努力,并与心理病理学上的“易感性”有关。这一问题又被称为“战斗还是逃跑”。但是,该行为选择背后的生物学基础并没有得到清晰的揭示。

        最近,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周江宁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在出现外界危险的时候,前额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神经元会被招募,这部分神经元进一步调控了机体的应对危险的行为选择。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的《Neuron》杂志上。

        通过使用体内钙成像和针对细胞的靶向病毒介导的遗传工具,研究人员研究了转基因小鼠在各种应激中CRF神经元如何调节行为方式的选择。

        结果表明,通过遗传或化学手段抑制CRF神经元活性,可抑制神经元的移动能力,进而诱发社交回避行为,而激活相关神经元则会产生相反的影响。

        此外,他们发现增加的CRF神经元活动可促进持久的抵抗力,以积极应对反复出现的社交失败压力。

        这些结果揭示了mPFC CRF内部神经元在双向控制压力下动机行为选择中的关键作用。这项研究可能有助于治疗重度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