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联采办在上海第二次组织召开最新4+7药采政策通风会,这是继7月12日国家医保局组织“药品4+7集采扩面企业座谈会”后的二次会议。此次会议内容目标之一,就是解决试点城市和非试点城市价格差距,通过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开展平台操作。
8月15日,联采办在上海第二次组织召开最新4+7药采政策通风会,这是继7月12日国家医保局组织“药品4+7集采扩面企业座谈会”后的二次会议。此次会议内容目标之一,就是解决试点城市和非试点城市价格差距,通过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开展平台操作。
而在4+7推行中,非试点地区与试点地区、医院和医院、医院与药店之间也出现过同药不同价的情况。
1、差价明显,药店难进4+7品种
在今天召开的最新4+7药采政策通风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医保药店的价格,上海医保的价格不能超过医院价格的1.15倍,其他省份各定。
在2019西普会上,不少连锁药店的管理者透露出一个共性问题——4+7品种,零售药店基本上是拿不到货。价格上,零售药店也一点儿不占优势。
国药控股国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殷雅杰指出,当前首批4+7带量采购只考虑公立医院,药企只是将4+7的产品按照中标价供应给医院,但是零售渠道是否供货又按照什么价格供货,医保部门并没有做多干预。没有政策的干预,生产企业也在观望,甚至在投标的时候抱着在医院宁可不赚钱了,只要保证OTC有量的心理,不愿意放弃OTC渠道价格。
例如在大连地区,在医保基金统筹下,医保局要求大连药房按照4+7价格来卖这部分产品,并且超过4+7价格就要取消医保资格。这就出现了医保局要求药店按照中标价格卖,但是没有要求生产企业给他们供货,这导致许多品种在药房处于下架状态。医院还是比药店卖的便宜,诸如上海的加价政策,也难以弥补药店在带量采购下的差价。
由于首批4+7带量采购仅25个品种,对连锁药店的影响并不太大。拿国大药房来说,其在7个试点城市里有连锁药房,统计显示,25品种的中标企业、同品名同生产企业占其营业额千分之七。然而,行业人士认为,一旦未来4+7扩展到几百个甚至上千个更多的品种,若政策没有考虑到零售渠道层面,或药店自身没有提前做好准备转型,对药店的打击将巨大。
2、4+7后,药店如何把握院外市场?
4+7实施以后,第一批25个品种大幅度降价,不少连锁药店管理者表示直接影响到药店的毛利率。4+7后,院外市场左右药店存亡,药店又该如何把握?
“零售药店需要跟原研药企保持良好的互动,原研药不需要过一致性评价,其产品凭借自身优势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仍很高,有货源才能留得住顾客。”在谈到应对之策时,当日与会者纷纷认同这一点。
结合整个医药生态环境,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采购配置总经理沙旭东表明,药店和原研药企合作是第一步,接下来应与仿制药企合作,拿下慢病用药,在慢病管理方面夯实业务基础,把慢病用药同类品种做好替代、替换品种。
“慢病统筹对药店的发展十分重要。”殷雅杰也表示,随着医药分家,集中采购的开展,医院只能解决住院门诊用药,慢病统筹预计还是由零售药店释放,这里面或会给到药店一定程度的药师服务费或调剂费,但这需要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药店才能接得住。
3、未雨绸缪,专业药店优势显现
在各类政策影响下,医药行业整个用药结构在发生变化,院外渠道竞逐过程当中,重心倚向处方药的销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整个零售市场增幅创20年新低,零售类OTC增长也是乏力,但处方药市场、肿瘤新药增幅达到了20%以上。
处方外流,处方药市场空间巨大。单从药品销售来看,不包含治疗、住院、手术费用等。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在1.75万亿左右,其中,医院药品市场规模为1.4万亿,零售市场规模为3500亿。从2016年开始,有1万亿规模的药品开始通过处方外流的形式流转到零售市场,截止到2018年,流转规模才三千亿多。到2020年,预测将会有八千亿的市场流入零售终端。
目前,广西梧州、大连等药店已经打通了医保统筹账户,行业人士预测未来院外处方药若不能对接医保统筹账户将无法大规模售卖处方药。是否对接医保也非常关键,并且如果将来集中采购推广到零售渠道,这一点也是重要命门。
可以看到,短时间内,连锁药店需要稳定客流,调整产品结构,对于中标品牌的库存必要是可下架,在4+7影响下损失的利润可以通过引进相关原研药来填充。长期来说,带量采购、处方外流、按病种付费、医保目录调整等政策下,药店要优化商品结构,打造成为专业药房和DTP药房更具有竞争力;规模取胜的状态仍将持续,龙头连锁企业无疑会锁住更多的市场。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