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Cerebral Edema)和颅内压增高(Elevated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常见于脑炎、脑外伤(TBI)、颅内肿瘤、颅内血肿、脑梗塞和颅内出血等各种颅脑疾病。脑水肿可在短时间内导致颅高压、脑缺血,甚至导致脑疝而致死。
脑水肿(Cerebral Edema)和颅内压增高(Elevated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常见于脑炎、脑外伤(TBI)、颅内肿瘤、颅内血肿、脑梗塞和颅内出血等各种颅脑疾病。脑水肿可在短时间内导致颅高压、脑缺血,甚至导致脑疝而致死。
有研究显示,脑水肿最终导致脑死亡占院内死亡的2.3%~11%,还有更多患者留下各种后遗症。
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原则是保持或重建脑血流稳定及防止脑疝发生。脑水肿所致的颅高压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疗法、手术开颅减压及其他综合治疗。及时而有效的药物疗法是减少颅高压后遗症及防止脑疝的关键。
药物疗法中,渗透性疗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方法包括甘露醇和浓钠两种渗透性脱水法。那么,哪些类型脑水肿可用高渗剂治疗?浓钠和甘露醇哪个好呢?该如何选择?
1
颅高压的发生机制
颅腔是一个相对密闭的骨性球体腔隙,颅内主要包括三种内容物:脑组织、血和脑脊液,其中任意一种组分增加,会导致其他另外一种或两种组分下降及颅内压增高。脑组织相对恒定,约占体重的2%。如脑脊液生成过多,脑组织相对恒定,则造成颅内压增高及脑血流量减少,当ICP增高至50~60mmHg时,压力与Willis环血压接近,导致脑供血困难,甚至脑缺血及脑死亡。
ICP正常值约5~15mmHg,超过20mmHg则称为颅高压。脑灌注压(CPP)=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人体有较强的调节能力,当MAP保持在一定水平(50~150mmHg)时,机体可保持正常的CPP;若超过机体的调节的能力,如MAP超过150mmHg,则CPP和ICP都会明显升高,从而导致颅内压增高和脑水肿。
甘露醇及浓钠等高渗剂治疗,是将水从组织间隙拉至血管内,然后从尿液排出,达到治疗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的作用。也就是说,高渗剂治疗,主要是脱组织间隙的水,而不是脑细胞内的水!评价高渗剂的脱水能力是用反射系数(Reflection Coefficient,RC)作为参考指标,反射系数越高,代表脱水能力越强,浓钠的反射系数是1.0,甘露醇的反射系数是0.9。
值得提醒的是,许多研究认为,高渗剂治疗受益的前提条件是:有完整的血脑屏障!如果脑外伤,导致损伤一侧血脑屏障破坏,甘露醇只能对健侧的脑组织起脱水的作用,而对于患侧则可能起不到脱水作用。
另外,如果高渗剂渗出血管到组织间隙,那么组织间隙的高渗剂会从血管吸水,从而加重组织水肿,没有起到脱水作用,反而加重脑水肿,这种情况称之为“反渗作用”。
2
脑水肿都能用脱水治疗吗?
脑水肿是由于各种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作用于脑组织,引起脑组织内(胞内/胞外)水分异常增多的一种病理状态。脑水肿常继发于外伤、肿瘤、感染、炎症和脑血管病等。
脑组织之所以容易发生水肿,原因在于:
• 血脑屏障的存在限制了血浆蛋白通过毛细血管的渗透性运动;
• 脑组织无淋巴管运走过多的液体;
脑水肿可分为:细胞毒性脑水肿,血管源性脑水肿,渗透性脑水肿及间质性脑水肿。
1
细胞毒性脑水肿
是由于脑缺氧、缺血,导致能量障碍,从而导致ATP依赖的钠通道功能障碍,钠不能向胞外主动转运,水分进入细胞内维持平稳,进而引起脑水肿。其特点是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内皮细胞均肿胀,常见于脑缺血缺氧、中毒和心跳骤停等。
由于细胞毒性脑水肿主要是由于离子泵功能障碍引起的脑细胞性水肿,水主要聚积于细胞内,而非组织间隙。而高渗剂脱水,主要是脱组织间隙的水,因此渗透性治疗对细胞毒性脑水肿疗效欠佳,甚至无效。
2
血管源性脑水肿
血管源性脑水肿,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导致血管内液体渗透至组织间隙,从而引起脑水肿。血管源性水肿的特点是水分聚积在细胞外间隙,灰质可受累,脑白质受累更明显。常见于:创伤、肿瘤、炎症、脑出血、水中毒等等。
不同于细胞性脑水肿,血管源性脑水肿对高渗剂及糖皮质激素都比较敏感。
3
间质性脑水肿及渗透性脑水肿
间质性脑水肿是由于梗阻性脑积水导致脑室内脑脊液压力增高,脑脊液经室管膜向脑室周围白质渗透,从而导致脑水肿。主要见于梗阻性脑积水。
正常情况下,颅内脑组织中脑脊液和细胞外液渗透压小于血浆渗透压。病理情况下,若血浆稀释,如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IADH),组织中脑脊液和细胞外液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水分渗入脑组织导致脑水肿。这种水肿称之为渗透性脑水肿,细胞内和细胞外可同时受累。
间质性及渗透性脑水肿对糖皮质激素无反应,而对高渗剂治疗有一定疗效。
当然,不同是神经疾患,不一定表现出单纯某一种类型的脑水肿,可能同时涉及多种类型脑水肿,只是可能以其中一种类型为主。细胞毒性脑水肿常在损伤发生后的数分钟前至数小时发生,而血管源性脑水肿则多在损伤的数小时甚至数天后才发生。此外,还应注意脑水肿是局限性还是弥漫性。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