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神经系统疾病中,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处于领先水平。在发达国家,卒中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第二或第三大死因。
全球的神经系统疾病中,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处于领先水平。在发达国家,卒中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第二或第三大死因。在欧洲,死亡率在瑞士达63.5/100000(1992年,男),而俄罗斯为273.4/100000(1991,女)。此外,卒中是仅次于阿尔兹海默病的导致痴呆的第二大病因。近年来,治疗手段和神经影像学的进步已经改变了卒中患者的管理模式。通过静脉溶栓,患者(尤其是后循环卒中)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结局。
急性卒中通常指持续24小时以上的血管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可被分为2种主要类型:缺血型(占80%-85%)和出血型(15%-20%)。近1/3缺血型卒中发生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相较延髓和中脑,缺血性脑干卒中更多见于脑桥。
血管解剖
在延髓水平,根据不同的血管支配可划分为4个不同的区域。前内侧组动脉源自脊髓前动脉末端和椎动脉颅内部分,前外侧组动脉也源自脊髓前动脉末端和椎动脉颅内部分;外侧组动脉源自小脑后下动脉,而后组动脉源自脊髓后动脉。
在脑桥水平,可分为3个区域,前内侧部为脑桥穿动脉支配,源自基底动脉,贯穿于基底沟;前外侧组动脉起源于小脑前下动脉,进入桥延沟;外侧区域由脑桥外侧穿支动脉供血,可直接起源于基底动脉,也可发自小脑前下动脉或小脑上动脉。
在中脑水平,可分为4个区域。前内侧组动脉起源于大脑脚间窝的大脑后动脉。前外侧组的中脑动脉起源于大脑后动脉或者脉络膜前动脉的分支。外侧组动脉起源于丘动脉(collicular artery)、脉络膜动脉和小脑后动脉。后组动脉来源于小脑上丘动脉(superior cerebellar collicular artery)和脉络膜后正中动脉。
大多数发生于脑桥和延髓水平的卒中边界清楚,靠近旁中央,沿长轴分布。这一朝向反映了基底动脉和远端椎动脉的旁正中穿通支的分布,其贯穿于脑干,但从未跨过中线。外侧部位于短旋支分布区,其梗死的发生率较旁正中少。在中脑水平,可见中线部位梗死,因涉及许多分支,导致病灶不仅仅局限于旁正中分布。
病因
椎动脉及其分支的闭塞常继发于动脉夹层或者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延髓和小脑下部的梗死。
椎动脉夹层在年龄小于45岁的年轻脑干梗死患者中越来越多见。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肌纤维发育不良,外伤和脊柱推拿。
双侧远端椎动脉闭塞后导致后循环的血流量降低,引起脑干和小脑的缺血逐步恶化。基底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因血栓或者栓塞而导致的闭塞可以导致脑桥,中脑和小脑的缺血。
起源于基底动脉的小穿通动脉的闭塞可以导致腔隙综合征。在后循环中可同时出现多部位的梗死。
脑干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 ,心脏病,高脂血症,吸烟,有脑干梗死的家族史,肥胖以及口服避孕药等。
延髓梗死(MI)
延髓梗死占缺血性脑干卒中的7%。延髓外侧梗死(LMI)比内侧梗死(MMI)常见3-4倍。患者男女比例约为3:1。
椎动脉及其分支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延髓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椎动脉夹层是另一个可导致LMI和MMI的重要原因(20%-30%),尤其在年轻患者中如出现颈部疼痛和延髓症状,应考虑到椎动脉夹层的可能。
延髓内侧梗死(MMI,Dejerine综合征)
经典的三联征包括病灶对侧偏瘫,对侧位置觉振动觉的缺失以及同侧舌肌无力,并不总是出现。也可有眼球活动异常和构音障碍。
延髓外侧梗死(LMI,Wallenberg综合征)
患者可表现为同侧声音嘶哑和软腭瘫痪,同侧面部感觉缺失,同侧Horner综合征(眼睑下垂,瞳孔缩小,无汗),同侧共济失调以及同侧面部和对侧躯干痛温觉缺失。此外还可:有眼球震颤,眩晕,恶心和复视。常因椎动脉(75%)、小脑后下动脉(10%)以及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所致。
半侧延髓梗死(Babinski-Nageotte综合征)
同侧椎动脉近端至小脑后下动脉以及脊髓前动脉分支的闭塞可同时导致延髓内外侧梗死。
脑桥梗死
孤立的脑桥卒中相对常见,也可为后循环大面积梗死的一部分。穿支动脉粥样硬化及闭塞,基底动脉狭窄是引起脑桥梗死最常见的原因。
脑桥腹侧梗死是最常见的孤立性脑桥梗死,约占51%-58%,由前内侧组和前外侧组动脉闭塞引起。
前内侧梗死导致偏瘫或半瘫、对侧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眼球震颤,也经常出现同侧面肌麻痹。较少出现对侧本体感觉缺失,同侧眼球水平凝视麻痹及核间性眼肌麻痹。
腔隙性梗死在脑桥卒中中常见。包括四种类型:纯运动障碍、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共济失调性偏瘫综合征以及单纯的感觉障碍型卒中。
脑桥卒中有几种典型的症状。这些症状包括:脑桥腹外侧综合征(眼球外直肌麻痹,同侧面肌无力以及对侧偏瘫),Landry 综合征(同侧外展神经麻痹和对侧偏瘫),脑桥被盖下部综合征(Raymond-Cestan综合征,同侧共轭凝视麻痹和对侧运动感觉缺失)。
前外侧梗死可导致偏瘫、共济失调、位置觉缺失、振动觉缺失。单纯的运动型卒中,共济失调性偏瘫,构音障碍-手足笨拙综合征或者感觉运动型卒中也是其表现类型。当感觉异常累及下肢时就要怀疑脑桥前外侧部卒中。
脑桥背外侧卒中可导致对侧偏瘫,同侧面肌无力,同侧面部痛温觉的缺失,听力受损和共济失调。脑桥背外侧喙部梗死可以表现为同侧Horner综合征,对侧共济失调和对侧偏身痛温觉缺失。
孤立的脑桥背侧梗死是非常罕见的(内侧被盖或外侧被盖),通常是后循环大面积梗死中的一部分。
两种主要的综合征见于背侧梗死:Foville综合征(同侧共轭眼球麻痹和对侧偏瘫)、Foix-Chavany-Marie综合征(同侧共济失调,对侧痛温觉缺失及针刺样感觉以及对侧轻偏瘫)。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