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一种精神障碍(如抑郁、焦虑或精神分裂症)已足够痛苦;然而,大量研究显示,精神障碍患者中有一半同时罹患多种精神障碍。考虑共病多种精神障碍患者的庞大数量,一些研究者正在逐渐将注意力从单一精神障碍转移至各种精神障碍的共同机制和风险因素。
罹患一种精神障碍(如抑郁、焦虑或精神分裂症)已足够痛苦;然而,大量研究显示,精神障碍患者中有一半同时罹患多种精神障碍。考虑共病多种精神障碍患者的庞大数量,一些研究者正在逐渐将注意力从单一精神障碍转移至各种精神障碍的共同机制和风险因素。
“P因子”
近期有研究显示,各种精神症状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换言之,存在焦虑症状的患者存在抑郁、双相障碍或强迫障碍症状的风险同样升高。
P因子(P-factor)
研究者使用“”对上述相关性的强弱进行了描述。研究者指出,P因子得分较高提示共病情况更突出,功能水平更差,疾病更严重,住院风险更高。
然而,仅仅知道上述这些对医生诊治高危患者的帮助不大。研究者试图探索,p因子得分能否与脑部的某些具体改变相关联,最终帮助我们了解导致精神障碍的罪魁祸首。
小脑与精神障碍
本项研究由杜克大学的研究者开展,纳入了参与杜克大学神经遗传学研究的1246名本科生。研究者首先基于精神检查的结果评估了每名受试者的P因子得分,并探讨了这一指标与灰质体积、全脑白质通路完整性的相关性。本项研究于4月11日在线发表于Mol Psychiatry(影响因子 13.314)。
p因子得分较高者的小脑灰质体积更小。
结果令研究者感到意外:根据传统观点,相比于情绪和思维,小脑与运动及协调功能的关系更为紧密。
p因子得分较高者脑桥白质通路的完整性下降
此外,。这些通路是连接小脑与前额叶高阶推理中心的“电线”,在躯体运动中可提供针对运动的反馈,以确保我们的实际动作与脑中计划达成的运动同步。就思维与情绪而言,这些通路可发挥类似作用,提供真实世界的反馈,进而调控思维和情绪。
研究者指出,本项研究显示,p因子可反映出个体一系列的能力受损,如监控包括自身思维和情绪在内的信息,以及确保它们与我们的意愿、预期及来自外界的反馈“共舞”。一旦上述能力出了问题,视出问题的程度而定,个体可能罹患轻重不等的精神障碍。此外,小脑和脑桥可能参与了上述进程。
述评:小脑不“小”
芝加哥大学流行病学、精神病学及行为神经科学教授Benjamin Lahey指出,上述结果一旦得以复制,对于我们理解神经心理疾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他同时指出,本项研究中的受试者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健康状况较好,且智力水平高于一般人群;在异质性更高的群体中复制上述结果可能颇具难度。
事实上,该研究团队也计划针对不同人群进一步开展研究,以提高研究发现的可信度,并更细致地观察小脑的MRI成像,以进一步探索小脑在精神障碍中的确切作用。他们的第一个目标人群是参与Dunedin研究的新西兰居民。
研究者称:“共病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并没有抓住某些共同点。希望本研究有助于明确共病多种精神障碍的根本机制和风险因素,以及实现早期评估和早期治疗。”
目前的神经精神医学研究中,针对小脑的研究很少。研究者称:“不能因为它叫‘小’脑(little brain),就忽视它的重要性。”
文献索引:
1. A L Romer et al, Structural alterations within cerebellar circuitry are associated with general liability for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Molecular Psychiatry (2017). DOI: 10.1038/mp.2017.57
2. Wiring of the 'little brain' linked to multiple forms of mental illness. MedicalXpress, April 11, 2017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