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28岁。主诉“发作性跌倒2年”于2013年1月22日收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我院)。
临床资料
病例1
住院号:1035×××,患者女性,28岁。主诉“发作性跌倒2年”于2013年1月22日收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我院)。入院2年前工作时突然出现双下肢无力并跌倒在地,持续约10 s后自行恢复,整个过程中无意识丧失,发作前无心慌、气短,发作时无肢体抽搐、牙关紧闭等表现,发作后有心慌,全身出汗,手足发凉发麻,双腿发软,休息后缓解,未在意。入院前8个月中每月无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并跌倒,表现基本同前。
入院后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血脂均无异常。脑电图无明显异常。头颅MRI+MRA:未见明显异常。心动超声: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咳嗽时可见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TCD发泡实验: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双深度血流信号(55-60),静息状态下推注激活盐水未监测到栓子信号,行Vasalva动作后,10 s内监测到大量栓子信号(图1)。后转入我院先心周围血管科行经皮PFO封堵术,术后服用拜阿司匹林0.1 g·d-1。术后1年随访未出现跌倒发作。
病例2
住院号:1049×××,患者男性,64岁。主诉“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个月”于2013年3月1日收入我院。入院1个月前患者拟抬腿上自行车时突然出现双下肢无力并跌倒在地,1 s后自行爬起,无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抽搐等表现。入院2周前上述症状再次出现。
入院后神经系统查体:左上肢麻木,其余查体无阳性体征。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血脂均无异常。脑电图未见明显癫样放电改变。头颅MRI:桥脑右侧脑梗死(图2C)。TCD发泡实验: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双深度血流信号,推注激活盐水后静息状态下10 s内监测到少量栓子信号,行Vasalva动作后10 s内监测到中量栓子信号(图2A、B)。考虑此患者PFO较小,暂无需外科手术治疗,给予拜阿司匹林0.1g·d-1,随访1年未再次出现上述表现。
讨 论
跌倒发作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具有突然跌倒在地,无预兆,发作后无遗留症状,发作后短时间内可自行站起,整个过程意识清楚的特点。跌倒发作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原因较多,不同病因通过不同的发病机制导致跌倒发作。跌倒发作主要病因有多种:①癫发作:很多类型的癫发作表现为跌倒发作,比如失张力发作、肌阵挛发作等。发作时脑电图有典型的癫样脑电改变,其中肌阵挛发作的脑电图表现为不规则的棘-慢波,而失张力发作则表现为低波幅快波、或单个或短促的多棘慢复合波或尖慢复合波。②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椎-基底动脉系统因血液动力学改变引起脑干网状结构缺血较多见,肢体突然失张力出现跌倒发作;一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影响到大脑前动脉A1段从而出现发作性双下肢无力导致跌倒发作,且经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能够缓解症状。③心源性: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④神经肌肉疾病: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以跌倒发作为主要表现,因患者踝关节屈曲和跖屈的肌力明显下降导致跌倒。
本研究2例患者符合跌倒发作特点,诊断明确,入院后各项检查排除癫发作、心脏疾病、颅内外血管狭窄等常见病因。回顾病史均在活动状态下起病,突发突止,每次发作表现相同,发作后能够完全恢复,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特点相符,考虑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按照TOAST分型,排除常见缺血性脑卒中病因,2例患者均归为隐源性脑卒中。临床上40%的脑卒中为隐源性脑卒中,在隐源性脑卒中病因中一半以上为心源性栓塞。
PFO指出生后卵圆孔瓣未能与继发隔粘连、融合充分闭合,而导致心房水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近年来PFO与隐源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提示超过61%的<55岁的隐源性脑卒中患者存在PFO,在中国人中33.8%的隐源性脑卒中患者存在心脏右向左分流。
临床上可选用经胸心动超声(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经食道超声(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TCD发泡实验等检查患者是否罹患PFO。其中TEE是PFO的金标准,能够直接测出PFO的大小。但是在镇静状态和喉内内窥镜下往往影响Vasalva动作,虽然不妨碍PFO的诊断能力,但会影响PFO的功能分级。通常PFO的大小随着右心房压力增大(如行Vasalva动作)而增大,分流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PFO的大小,TCD发泡实验通过检测心脏右向左分流,根据分流量大小将PFO分为大、中和小量分流。通过分析比较29项包含1 968例患者的相关研究,TCD发泡实验检测的加权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和93%,阳性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2.51和0.04。同时Romero等回顾4个中心3 314例TCD发泡实验检查只有5例出现缺血性并发症(1.5‰),因此TCD发泡实验具有高敏感度、特异度及安全性,并且在PFO功能分级上具有独特优势。
于是,本研究对2例进行TCD发泡试验,结果为阳性提示存在“心脏右向左分流”,心动超声证实为PFO。究其发病机制可能为:①病例1,在静息状态下TCD发泡试验结果为阴性,而行Vasalva动作增加右心房压力后出现心脏右向左分流,提示PFO是一个潜在的异常通道,卵圆孔大小可以随着右心房压力的变化而改变,当活动时导致右心房压力升高卵圆孔开放出现心脏右向左大量分流,引起脑干网状结构一过性缺血,当患者跌倒在地后PFO闭合,心脏右向左分流明显减少或停止,脑干网状结构血供恢复,即症状恢复。②病例2,患者头颅MRI证实桥脑梗死,可能为微栓子经PFO这个异常通道,导致椎-基底动脉血管痉挛出现TIA或缺血事件发生,出现跌倒发作。
治疗上,病例1接受了PFO封堵术,病例2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随访期间均未见跌倒发作。近年来,1对PFO与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逐渐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偏头痛与PFO的关系非常密切,但以跌倒发作为首发症状较为少见。本研究提示:①PFO的存在可能会导致跌倒发作的发生;②临床上遇到年轻、无明确心脑血管病变的反复跌倒发作患者,需要警惕其是否存在PFO;③早期发现者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或经皮PFO封堵,能够减少跌倒发作的发生。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贾蕊,刘蕊,王瑾,罗国刚;先心周围血管科杜亚娟
来源: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4年第22卷第4期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