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声】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可能为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拓宽了潜在治疗选择机会
当地时间2月23日,在ISC 2017最新揭晓科学研究口头报告(Late-Breaking Science Oral Abstract)专场,发布了由我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王拥军、王伊龙军教授牵头开展的PRINCE研究中期分析结果(摘要号:LB 12)。本报记者采访了该研究的主要参与者和论文的第一作者王伊龙教授。
急性轻型卒中及TIA患者联合使用替格瑞洛及阿司匹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来自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血小板反应性研究(PRINCE)的中期数据分析(摘要号:LB 12)
报告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王伊龙
报告时间:当地时间2月23日 2:06 PM
研究简介:该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盲法评价结局的多中心研究,全国共26家分中心,中期分析纳入476例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轻型卒中)或者具有中高危卒中风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结果显示,与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相比,急性期使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地降低残余血小板活性,且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组患者90天卒中复发有风险低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死亡、主要出血及次要出血方面(PLATO定义)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轻微出血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替格瑞洛组患者轻微出血比例更高。替格瑞洛组患者因不良反应停止用药者更多,主要原因是呼吸困难及轻微出血所导致。
研究者说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有可能为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拓宽了潜在治疗选择机会
——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王伊龙 教授
在接受《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采访时,王伊龙教授首先介绍了该项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他指出,“轻型卒中和TIA是最常见、最不稳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2013年的CHANCE研究显示,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相比,24小时内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能降低轻型卒中和TIA患者的卒中复发风险。2016年公布的CHANCE研究国脑血管病药物基因组研究结果,证实了基因型对急性缺血性轻型卒中或TIA患者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存在影响。替格瑞洛主要通过CYP3A4酶进行代谢,已经证实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治疗有效,且疗效优于氯吡格雷,但也有在亚洲人群和卒中病史人群增加出血事件的风险。为了进一步探索在亚洲卒中人群,不同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差异以及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由王拥军教授及我牵头,对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血小板反应性展开了研究,即PRINCE研究。”
在被问及该研究的创新性时,王伊龙教授表示,“这是全世界首个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联合使用替格瑞洛及阿司匹林的研究,且该研究对于基因型存在变异的患者意义重大。该研究确立了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拓宽了治疗选择,尤其是对于基因型存在变异的患者。”
对于下一步的研究方向,王伊龙教授介绍,“该研究为未来以临床结局为终点的大样本量Ⅲ期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这项研究的重要性会日渐突出,未来我们会进一步开展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临床结局为终点的大样本量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替格瑞洛是否能够成为缺血性卒中的标准治疗药物之一,并且为更多的研究提供思路及方向。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