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异常情况时要多方面考虑,切忌病急乱投药。
临床麻醉工作中不能一味依靠仪器,一定要注意细节问题;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要多方面考虑,切忌病急乱投药。对监测仪器的使用管理一定要系统规范,避免因为仪器自身或人为因素出现偏差,误导麻醉医师,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危险。
病例介绍
患者,男, 74岁,病人因头部摔伤6小时入院。 神志不清,嗜睡, 查体欠合作, 双瞳等大;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呼吸深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啰音。
门诊CT:双额叶, 左颞、顶、枕多发局灶高密度影。 血肿直径0.5-3 cm之间。 诊断为左额颞顶硬膜下血肿。
无高血压、心脏病、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史,既往体健。化验: HB 135g/L,PLT 66X109/L,出凝血功能正常,心电图正常。
入室情况:浅昏迷,双瞳等大。T:37.6℃,BP:160/80mmHg,HR:102次/min,R:21次/min,呼吸深大,双肺呼吸音清晰。
麻醉诱导:咪唑安定 3mg,芬太尼 0.15,丙泊酚150mg,维库溴铵4mg。插管顺利。
麻醉维持:吸入1%~2% Isoflurane ,间断推注芬太尼维持麻醉。足背动脉有创血压监测,同时监测CVP。
9:50 PM 手术开始,手术顺利,次日2:00 AM 手术结束。术中输液:平衡液1500ml, 聚明胶肽注射液1000 ml。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停止Isoflurane吸入。
停麻醉后一小时,病人还没有自主呼吸,对刺激也没有反应,手术快结束时HR 140/min、BP 180/136mmHg,静注艾司诺尔10mg,佩尔地平2mg,HR和BP没多大变化,此时病人对气道和疼痛刺激仍没有反应,潮气量少。
静脉给予新斯的明1mg,阿托品0.5mg,HR从145次/min上升到165次/min,并且出现了偶发室早,此时发现压力传感器已掉在地上,遂把它拿到平腋前线的位置,此时ABP 为110/80mmHg, 并且逐渐下降从110mmHg → 80mmHg→50mmHg。
加快输液,静推多巴胺2mg,肾上腺素 50ug,之后又给了肾上腺素 200ug,血压逐渐稳定在80 →90 mmHg,随后用多巴胺25 ug/kg/min, 肾上腺素0.5ug/kg/min泵入,ABP维持在90mmHg左右,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CVP测压为6cmH2O。足背ABP 80-90/40-50。
考虑有创血压仪器故障,改用袖带监测上肢肱动脉血压。无创血压为160/60 mmHg检查发现传感器通路里有气泡,排出气泡后ABP 130mmHg/70mmHg ,无创血压为150mmHg/60mmHg,然后开始减量多巴胺(0.3ug/min/kg)和肾上腺素量(15ug/min/kg)。
当无创血压110/55mmHg,HR120/min,发现CVP为0,然而病人的尿量很好(1200ml),自主呼吸也很好(VT 500 ml, 20/min),和外科医生及家属商量后决定把病人带管送ICU,此时发现传感器测CVP端被血凝块堵塞,排除血凝块后CVP 15cmH2O。
因为马上要将病人送ICU,而未做处理,在ICU测BP 120/60mmHg,HR 120/min。第二天即拔除气管导管。
讨论分析思考题
1、对本病例处理进行分析,有那些不妥之处?
2、本例手术麻醉中有哪些经验教训?
3、有创血压监测的适应症有哪些?手术期间如何有效和准确的开展有创血压监测?
4、下肢血压与上肢血压测量有何意义?
临床思维要点
1、本病例处理从用量来看艾司诺尔偏少而佩尔地平的量又偏大,并且采用肾上腺素有所不妥。手术结束停麻醉后新斯的明、阿托品应用的时机不妥。
2、在临床麻醉工作中不能一味依靠仪器,出现异常情况时要多方面考虑。临床麻醉监测中有创监测仪器一定要固定妥当,使用规范,避免人为误差。
3、手术期间有效和准确的开展有创血压监测要注意测压途径、测压管理。
4、下肢血压和上肢血压测量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答案
1、
病人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史,因颅脑外伤之致广泛的颅内血肿,颅内压高,其血压增高可以解释,但其心率快就难以解释,可能因外伤后剧痛引起。病人老年且浅昏迷入室麻醉诱导剂量可适当减量。
患者出现血压高,心率快采用艾司诺尔10mg,佩尔地平2mg静注,从用量来看艾司诺尔偏少,作用不明显,而佩尔地平的量又偏大,容易引起低血压。
本例病人用如此大的降压药后,血压没有下降,就应该想到可能还有其它因素。后来发现压力传感器掉在地上,由于零点位置降低,所测血压自然就高,在调整好位置后,血压从110/80mmHg快速下降,说明容量不足及降压药作用,加快输液给予扩容处理是应该的。
但由于病人心率快(165次/min),采用肾上腺素有所不妥(肾上腺素虽升压作用明显但可作用于心肌、传导系统和窦房结的β1受体加强心肌收缩性。加速传导,加速心率,提高心肌的兴奋性),应该用去甲肾上腺素或苯肾。
在进行有创监测时,对于整个传感系统的管理很重要,管道内有气泡,零点位置不当都会影响结果。
当手术结束停麻醉后一小时,病人还没有自主呼吸(可能因病人年龄偏大,对药物耐受性较差及体内药物代谢较慢或术中麻醉用药剂量过大),对刺激也没有反应时却给予新斯的明1mg,阿托品0.5mg拮抗肌松药作用。
此做法不妥
,首先肌松拮抗剂使用是在病人自主呼吸恢复后,对气道和疼痛刺激反应不是很强烈、肌张力恢复不是很理想时。
分析CVP增高原因可能是:
其次当心率加快时应少用或不用阿托品。在发现CVP为0,但病人无创血压110/55mmHg,HR 120/min,病人的尿量很好(1200ml),自主呼吸也很好(VT 500 ml, 20/min),准备带管送ICU监测时发现传感器测CVP端被血凝块堵塞,在排除血凝块后CVP 15cmH2O,
①由于心率较快,心脏舒张期缩短,从右房回流至右室血量减少,右房充溢所致。
②在前面因有创血压监测仪器故障致高血压,采取一系列治疗措施后发现仪器故障,处理后又出现血压渐降而采取扩容措施,补液过量导致右房压力升高。此时未做进一步处理可能因为病人其他生命体征稳定,且即将送入ICU。后病人在ICU测BP120/60mmHg,HR 120/min。第二天即拔除气管导管。
2、
误导了医务人员,采取了降压,输液不足的不当措施,致使后来的治疗混乱,应引以为戒。在以后临床麻醉工作中不能一味依靠仪器,一定要注意细节问题,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要多方面考虑,切忌病急乱投药。
对监测仪器的使用管理一定要系统规范,避免因为仪器自身或人为因素出现偏差误导麻醉医师,给病人带来不必要危险。遇到问题时要查找根本原因,有针对性进行处理。在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应考虑其它相关因素,不能就事论事只处理表面现象而不做病因追究,如本例中出现‘高血压’时即采取升压措施,却不知是因压力传感器已掉在地上而致高血压假象。从而引起一系列治疗混乱。
在临床麻醉监测中有创监测仪器一定要固定妥当,使用规范,避免人为误差;随时注意观察监测仪器,在出现误差时可用不同监测手段进行对比观察;这既是对病人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本身负责。
3、有创血压监测的适应症:
①各类危重患者和复杂的大手术及有大出血的手术;
②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③需行低温和控制性降压的手术;
④严重低血压、休克等需要反复测量血压的手术;
⑤需反复采取动脉血样作血气分析的患者;
⑥需要用血管扩张药或血管收缩药治疗的患者;
⑦呼吸心跳停止后复苏的患者。
手术期间有效和准确的开展有创血压监测主要两点:
①测压途径:
手术期间常选用桡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穿冲刺,其次是尺动脉、股动脉穿刺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由于桡动脉部位表浅,侧支循环丰富,所以为首选。
②测压管理:
顺利穿刺,连接测压装置之后,要想有效和准确的进行有创血压的监测,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措施如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监测和记录血压数据和波形;持续用0.1%肝素稀释液冲洗导管,洗液速度为3 ml/h,保持导管通畅;延伸管用内径为4.0 mm、长80 cm的硬质连接管,并保证测压系统内没有气泡;及时调整压力传感器的高度与右心房水平,妥善固定穿刺针、患肢及换能器位置;取值前校零并仔细观察监护屏幕上的压力波形,波形满意方可取值。
4、下肢血压和上肢血压测量的意义:
国际通行的测量血压的标准是,正常人的血压测量部位一般选在右上臂即可;对于初诊病人,应分别测量左、右两侧上肢血压,以做对照,如果双侧血压相差不大(小于10mmHg),以后只测量右上臂血压就可以了;如果患者双上肢血压相差在10mmHg以上,则要引起注意,可能存在一些血管疾病,比如血压偏低的一侧可能存在动脉狭窄或大动脉炎等。
当然下肢血压的测量也同样重要,同侧的下肢血压要比上肢血压高20-40mmHg;如果当下肢血压低于或者等于上肢血压的时候,往往提示主动脉或股动脉有动脉硬化、动脉狭窄等病变。因此,作为医务工作者,对上、下肢血压的测量要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简介】余奇劲(1972--),男,湖北咸宁人,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围术期医患安危。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