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对脑卒中伴感染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脑卒中发生后感染性疾病的发展规律。研究指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伴发的感染类型主要以尿路感染和血流感染为主,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感染风险显著增加。脑卒中不同临床类型患者病原菌以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院内感染发生的风险因素有增加倾向。各组患者病原菌耐药率不同,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该文
近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对脑卒中伴感染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脑卒中发生后感染性疾病的发展规律。研究指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伴发的感染类型主要以尿路感染和血流感染为主,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感染风险显著增加。脑卒中不同临床类型患者病原菌以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院内感染发生的风险因素有增加倾向。各组患者病原菌耐药率不同,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该文发表在2016年第03期《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上。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脑卒中伴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脑卒中临床分类,将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出血性脑卒中组,出血性脑卒中组又分为颅内出血组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组。统计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感染类型,病原菌特点和耐药特点等。
572例脑卒中患者,男性55.94%,女性44.06%。缺血性脑卒中组(288例)发病年龄以61~90岁为主(77.08%);出血性脑卒中组(284例)发病年龄以31~60岁为主(52.11%)。两组患者尿路感染率分别为61%、28.19%,血流感染率分别为18.6%、29.38%。蛛网膜下腔出血组(147例)尿路感染率(33.5%)显著高于颅内出血组(137例,22.6%,P<0.05)。从655份标本中分离到病原菌809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0.89%,鲍曼不动杆菌9.27%,肺炎克雷伯菌9.15%。标本分布为尿液44.12%,血液24.12%,分泌物12.52%等。出血性脑卒中组中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显著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组(P<0.05),而缺血性脑卒中组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喹喏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出血性脑卒中组高(P<0.05)。出血性脑卒中组非发酵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组(P<0.05),但葡萄球菌属细菌耐药率显著低于缺血性脑卒中组(P<0.05)。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