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管理

有效发挥互联网+人工智能作用,助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作者:于广军 来源:数字医学 日期:2020-02-04
导读

         智能手段减少医患交叉感染,让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更加科学。

        这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医疗服务体系带来严峻的考验。近阶段突出地表现为两大问题:

        一是医院预检与发热门诊工作量加大,防护措施加强,口罩、防护服、防护目镜等防护物资告急,感染防护消毒成本大为增加;二是普通门诊患者因为担心院内感染问题,出现一定的焦虑,合理的医疗需求受到抑制,尤其是一些轻症患者和慢性病患者明显减少就医。随着疫情防控时间的延长,这两个问题会更加突出。如何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从根本上是疫情的有效控制,同时,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地缓解突出矛盾,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和优化。

        一、加快审批建设互联网医疗门诊,利用在线问诊咨询缓解群众就医焦虑,利用线上医疗服务结合医保定点药店解决慢性病复诊和大量轻症患者的就医问题

        从传染源、传播特点、发生时间、病毒基因测序以及发病特点来看,这次的疫情都与2003年的SARS 相似。与2003年相比,我们的防控经验、防控技术都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首先是利用在线咨询缓解群众的就医焦虑。缺乏医学基础知识的居民在疫情期间一定是焦虑的。在媒体的宣传下,整个社会的紧张情绪都被调动起来,此时能够提供临床医生的专业指导对缓解患者和家庭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必要的。有一些互联网医疗公司已经开始尝试这方面的服务,由于不是专业医疗机构开展,其效果大打折扣。其次是利用线上医疗服务结合医保定点药店或者药品第三方配送解决慢性病复诊和轻症患者的处理。

        2008年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有关政策文件,鼓励发展在线医疗,允许医院利用互联网为慢性病复诊患者提供处方,仅这一项就可以节约大量社会成本。

        根据上海2018年全年门诊人次测算,全年慢病患者诊疗人次约5250万人次,仅考虑以单程费用3元计算,交通费用就可以节约3.16亿。

        事实上大量轻症患者利用互联网可以进行咨询和处置,目前在医院门诊的轻症初诊患者不低于慢性病复诊患者。

        事实上,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早已实施轻症初诊患者的网上医疗,并且比线下医疗给予更低的价格。

        因此,建议加快互联网医疗门诊的建设,加快监管平台建设和行政审批,加快互联网医疗收费和医保支付政策的具体落地。

        二、大力推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解决发热门诊与隔离病房的远程会诊以及社区的远程随访问题

        2003年,远程医疗已经发挥了一定作用。近年来远程医疗系统朝移动化、便捷化发展,有更大的应用空间。目前发热门诊接诊疑似患者后需要院内专家会诊,之后需要区内专家会诊。目前的方式是专家进入发热门诊区域,需要穿戴防护服等防护措施,非常不方便。利用远程医疗系统解决会诊问题非常方便,效率可以大幅提升。应将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作为发热门诊的基本配置,而且由各地统筹建设,政府投资保障。

        根据专家分析,2003年的SARS传染源多为重症患者,但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会有相当多的轻症甚至无症状者造成传播。这就注定了在筛查肺炎患者的同时必须关注轻症或者无症状感染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议,密切接触者和无症状的潜在感染者,可以选择居家隔离接受医学观察。随着疫情的发展,居家隔离接受医学观察的人越来越多,对这些人群如何随访并提供相应指导服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传统的方式是通过电话以及上门探视,而利用移动互联网结合体温、血压、血氧等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建设远程探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随访的效率与质量,还可以实现医院与疾控以及社区的信息共享。

        三、鼓励发展医用机器人等人工智能设备用于门诊预检、发热患者筛查、物资运送、消毒等疫情防控工作,提高防控工作的效率与安全性

        疫情防控工作中有一些环节,工作的规则性强但比较繁杂,工作环境污染性强,对人体的危害性大。工作空间密闭,防护服装厚重,医务人员在里面工作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在这些环节和场景比较适用医用机器人发挥作用。一是利用机器人进行测温筛查,嵌入知识库后可以进行门诊预检;二是利用机器人进行物资运送与消毒,尤其是消毒机器人的使用,效率高,安全性强。三是护理机器人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协助开展远程会诊咨询。

        目前已经有少数单位开始尝试使用物流机器人用于医院物资运送,使用消毒机器人用于发热门诊和传染病病房的消毒,但由于产品处于初期开发应用层面,价格比较贵,功能比较弱。建议以此次疫情防控为契机,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疫情防控相关医用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在应用中不断完善产品,并实现量产,降低价格。

        四、在助力疫情防控的同时,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促进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型优化,形成预约就医、线上线下结合、互联互通的整合型全程医疗服务模式

        长期以来,到大医院集中就医的问题,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尤其是分级诊疗和医联体的建立有了一定的改变,但由于就医观念、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等因素,效果低于预期。疫情的防控给群众就医观念转变带来了冲击,到大医院就医不再是最佳选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撑,加上政策的支持与有效的组织安排,将有效地促进医疗服务模式的优化。

        具体而言,首先应大力促进预约就医,目前专家预约率比较高,而普通门诊预约率比较低,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担心患者不适应,不敢实施非急诊全预约制度。其次,是实行线上线下结合的医疗服务制度,大量的预检咨询初筛、轻症患者初诊和慢性病复诊在线上完成,疑难重症诊治在线下完成,降低医院的拥挤程度,减少交叉感染,降低社会成本。最后一点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患者在医院就医后的随访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医院之间诊疗信息共享,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患者的信息在医疗机构与疾控部门之间依需求交换共享。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