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请登录,我要注册

重症医学

一女士误食野生毒蘑菇生命危在旦夕

作者:孙国根 范忭忭 来源: 日期:2019-07-19
导读

         近日,上海章女士(化名)误食野外毒蘑后肝脏转氨酶超标100多倍,出现重症肝病症状,生命危在旦夕,急送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重症肝病科抢救。

关键字:  野生毒蘑菇 |  | 肝衰竭 |  |  |  

        本网讯 (驻地记者 孙国根 通讯员范忭忭)近日,上海章女士(化名)误食野外毒蘑后肝脏转氨酶超标100多倍,出现重症肝病症状,生命危在旦夕,急送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重症肝病科抢救。

        据该中心重症肝病科主任王介非介绍,连日来,雨水增多、气温升高,上海进入梅雨季,各类野生蘑菇繁殖旺盛。章女士发现自家附近小树林的蘑菇长势喜人,且外观与市面上的香菇类似,于是采摘后便烹调食用。第二天,突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在外院对症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章女士自觉无大碍,并未做进一步治疗。谁知五天后中毒症状卷土重来,章女士出现了意识恍惚等危险症状,于是被转至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重症肝病科抢救。入院后,章女士的转氨酶数值已高达5000+单位/升,B超也提示肝脏已出现轻度弥漫性病变。而普通人肝功能正常值是40U/升以下,章女士超了100倍,这是典型的肝衰竭症状,说明肝细胞损伤已很严重,且由食用毒蘑菇引起。

        如章女士体内的毒素不能及时清除会危及生命。后经该中心保肝降酶、抗感染、抗病毒、营养支持等综合内科治疗,目前章女士病情稳定,身体正在恢复中。

        王介非提醒,蘑菇是否有毒,现实中很难辨别,专业人士都需要借助设备才能分清,所以避免误食毒菌中毒,最好办法就是不要轻易采摘与品尝不认识的蘑菇,更不要偏听偏信他人的经验之谈。如果进食蘑菇后感觉身体不适,应及时到医院诊治,越早得到专业化治疗,就可以越早控制病情的严重程度,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此外,由于肝脏损害型中毒发病过程可分为潜伏期、肠胃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和恢复期,有很多患者往往进入假愈期后会忽视治疗使病情反复,应坚持治疗方能尽早痊愈。

        附科普小链接:

        毒蘑菇的识别误区

        误区一:颜色艳丽的蘑菇才有毒。

        目前民间普遍认为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事实上,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不能“以貌取菇”。

        误区二:松树底下的蘑菇没有毒。

        有人说,长在阴暗、潮湿地方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但白毒伞等一些有毒种类就是生长在干净整洁的松林中,因此不能简单判断。

        误区三:毒蘑菇往往有鳞片、粘液。

        在一些人看来,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然而,有一些有毒蘑菇具有高级“伪装术”,如亚稀褶黑菇表面光滑,没有鳞片和粘液,菌杆上也没有菌托和菌环。一旦误食以后,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

        误区四:蘑菇生虫就没毒。

        很多人坚信,生蛆、生虫的蘑菇没有毒,因为虫子吃了毒蘑菇都没有死。实际上许多剧毒的蘑菇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有一些对蚊虫、果蝇无害的蘑菇,却对人有致命伤害。例如豹斑鹅膏经常被蛞蝓取食,但人类吃了就会中毒。

        误区五:毒蘑菇遇银器会变色。

        民间流传着将蘑菇跟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一起煮,可致银器变色;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实际上,这个鉴别方式毫无科学依据,大蒜并不能起到解毒作用,银器等也不会在与毒蘑菇同煮时变色。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