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开大学利用两步法将脂肪族胺转化为非天然氨基酸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南开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将脂肪族胺转化为非天然氨基酸的两步法。
来源:生物谷 2019-11-25 -
重大突破!揭示人黏连蛋白通过DNA环挤压折叠基因组机制
为了将大约两米长的人DNA携带的遗传信息包装到细胞核中,人细胞所要完成的工作相当于将80公里长的线放入一个足球大小的球体中。早在1882年,德国生物学家Walther Flemming便通过显...
来源:生物谷 2019-11-25 -
DNA重复片段——基因组中的“黑物质”
基因组的大部分区域由重复片段组成。这些“ DNA重复序列”在错误位置的扩增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然而,DNA重复序列的扩增非常难以分析。柏林马克斯·普朗克分子遗传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的一种...
来源:生物谷 2019-11-25 -
实验室构建出首个复杂器官模型
2006年,日本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通过结缔组织细胞的表观遗传重编程来创建多能干细胞的新方法。他们的发现产生了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科学家可以用它来在培养皿中培养人体所有细胞。
来源:生物谷 2019-11-21 -
首次揭示端粒t环保护染色体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位于端粒末端的环状结构(loop)起着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可阻止染色体发生不可挽回的损伤。他们揭示了这种称为t环(t-lo...
来源:生物谷 2019-11-19 -
在细胞分裂时,组蛋白化学修饰也可遗传,并在维持后代细胞身份中起关键作用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不仅DNA的遗传,而且包装DNA的蛋白发生的变化的遗传在细胞增殖时维持它们的身份。这项研究揭示了在发育期间,每个细胞进行增殖而产生...
来源:生物谷 2019-11-18 -
挑战常规!原本认为在构建iPS细胞中至关重要的Oct4实际上并不需要
自从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如今是日本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与应用中心负责人)发现了一种将完全分化的细胞引导回多能性状态的方法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使用他的...
来源:生物谷 2019-11-12 -
科学家在人类细胞中鉴别出新型的信号系统
在所有被批准的药物中,有三分之一的药物都能够靶向作用相同的受体家族:GPCRs(G蛋白偶联受体),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哥本哈根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将能够...
来源:生物谷 2019-11-08 -
利用光遗传学技术使蛋白变得更加稳定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以利用光来控制细胞内蛋白质的寿命。这种方法将使科学家更好地观察特定蛋白质如何促进机体健康,发育以及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来源:生物谷 2019-11-06 -
细胞如何保护自身免于线粒体缺陷?
细胞需要线粒体来利用食物中储存的能量,线粒体维持功能所需要的大部分蛋白质都是在细胞核中被编码的,并且当这些蛋白质在胞质中被合成后运输到线粒体中,而特殊的信号序列能促进蛋白质进入到线粒体中,一旦...
来源:生物谷 2019-11-05 -
无需基因改造,延长端粒就可显著延长寿命,抗击衰老
端粒是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核蛋白结构。它们由串联重复的TTAGGG DNA序列组成,这种序列被称为shelterin的六蛋白复合物所结合。端粒对于DNA修复活性和保护染色体末端免受DNA降...
来源:生物谷 2019-11-05 -
首次发现动物卵子的细胞质竟可破镜重圆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授、化学与系统生物学教授James Ferrell博士和博士后研究员Xianrui Cheng博士发现破裂的非洲爪蟾卵的细胞质会自发地自我组装为...
来源:生物谷 2019-11-02 -
如何利用“DNA修复错误”机制治疗疾病?
近日,由日本京都和加拿大蒙特利尔的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新的生物信息学工具MHcut揭示,DNA损伤的自然修复系统——“微同源性介导的末端连接”,在人类细胞中发生的几率可能比以往人们认为的要普遍得...
来源:生物谷 2019-11-01 -
将危险毒素变为生物感受器
某些类型的细菌具有给其他细胞“打孔“并杀死它们的能力。他们通过释放被称为“成孔毒素”(PFT)的特殊蛋白质来实现此目的,该蛋白质锚定在细胞膜上并形成”管状”通道,并最终导致细胞的“自我毁灭”。
来源:生物谷 201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