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电图解析20120223:冠心病与心功能不全
本图录自1例因转移性肠癌治疗后来院复查的男性患者,有慢性冠心病与心功能不全史,正服用洋地黄类与多种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2-02-28 -
鉴别病因诊治急性心梗(1)
主诉 患者男,78岁,2011年10月31日因突发持续胸痛2小时就诊。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2-02-28 -
鉴别病因诊治急性心梗(2)
首先,对于抗生素,国际仍提倡联合应用,尤其须针对耐药菌、厌氧菌联合用药。临床取血培养出条件致病菌不一定能反映患者感染真实菌群情况。这例患者长期抗生素治疗不充分。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2-02-28 -
覆膜支架置入术救治髂总动脉瘤破裂
来自安徽的47岁的朱先生,因不明原因出现右下腹痛在当地医院就诊,治疗后却不见好转,反而出现症状加重,且右下肢肿胀,右腿肿胀比左腿粗了两倍,患者因此无法正常行走,遂转往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救治。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2012-02-24 -
出生22h先心患儿武汉获救
健康的宝宝出生不到一小时即可投入父母的怀抱,可今年2月14日来到人世的李宝宝生命起步则没那么甜蜜,因他罹患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昨日,武...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2012-02-24 -
心电图解析20120216:扩张型心肌病心衰
本图录自1例50岁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目前正使用多种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2-02-21 -
如何用好β受体阻滞剂
患者男,72岁,主因“劳累后胸痛、胸闷4个月”就诊。患者冠心病、心绞痛病史10余年,近4个月登楼梯至3楼时出现胸痛、胸闷。查血压(BP)136/82 mmHg,心率78次/分,律整。...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2-02-21 -
读懂心电图
患者女性,58岁,心悸4个月。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心率53次/分,房性早搏未下传。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2-02-21 -
马凡综合征主动脉夹层破裂
26岁男青年小仲突然出现剧烈胸痛,为撕裂样疼痛,伴有大汗淋漓。鼓楼医院心胸外科王东进主任等专家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升主动脉瘤。以王东进...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2012-02-20 -
什么原因导致血压控制不佳?
患者女性,62岁,主要因高血压就诊,服用多种降压药物治疗,但血压控制始终不理想,且变化极不稳定。此外患者还伴有心烦、乏力、坐立不安、...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2-02-17 -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患者男性,78岁,2011年10月31日因突发持续胸痛2小时急诊就诊。急诊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左主干、前降支...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2012-02-13 -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成功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脏中心成功实施了1例右上肺静脉前壁前庭旁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术。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2-02-09 -
心电图解析20120209:冠脉旁路移植+升主动...
本图录自1例68岁男性患者, 5年前接受冠脉旁路移植手 术与升主动脉夹层修补手术, 近 期因...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2-02-09 -
三房心多排螺旋CT成像诊断
患者男性, 42岁, 因心悸、 心脏杂音待查入院。横断扫描提示, 左房内存在隔膜 ...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2-02-09 -
头晕耳鸣胸闷心悸(下)
患者,老年女性,67岁。因“反复头晕、耳鸣10年,胸闷、心悸2年,加重2周”入院。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律...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2-02-09 -
头晕耳鸣胸闷心悸(上)
患者,老年女性,67岁。因“反复头晕、耳鸣10年,胸闷、心悸2年,加重2周”入院。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律...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2-02-09 -
读懂心电图
心电图识别技术是从事基层医疗工作的全科医师必须掌握的一项临床基本功。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重视高端仪器检查,忽视基本检查,一些医...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2-02-03 -
92岁老人接受不停跳冠脉搭桥术
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脏外科成功为1例92岁老翁施行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患者康复良好,已可自行下床活动。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2-02-03 -
心电图解析20120102:70岁慢性高血压女患...
本图录自1例70岁慢性高血压女性患者,近期因心悸来医院检查(未服用洋地黄制剂)。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2-02-03 -
介入还是手术?(上)
患者女,27岁,因“发作性头晕、晕厥8年,胸闷1年余,加重伴胸痛2个月”于2010年7月17日入院。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导致多脏器受...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