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RNA分子参与调节幽门螺旋杆菌对宿主环境的适应性
幽门螺杆菌的长期感染会引起胃癌。但是,人们对幽门螺杆菌适应胃环境的内在机制了解甚少。在最近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日本大阪大...
来源:生物谷 2021-04-13 -
人类第一个胃癌基质转录组图谱建成
胃癌是世界上第五大常见癌症和第三大致命癌症。由于胃癌亚型分类的不断优化,治疗效果有所提升,但晚期胃癌的预后仍然较差,同时由于对发病机制有限的理解导致许多患者确诊时候已是晚期。因...
来源:生物谷 2021-04-13 -
长期咳嗽、咳痰,严重可致呼吸衰竭,别拿支气管炎不当回事!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慢性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作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以1上,并能排除心、肺其他...
来源:中国哮喘防治联盟 2021-04-12 -
日本透析 | 对透析患者的运动倡议:让我们开始康复运动吧!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的发展,高龄血透人群有所增加,加之透析医疗的不断进步,透析龄也在不断提高。
来源:爱肾网 2021-04-12 -
慢阻肺有预警信号吗?
“慢阻肺有预警信号吗?”周末,呼呼无意中看到这样一个主题的视频,觉得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下。
来源:呼吸家 2021-04-12 -
尿白蛋白是什么?怎么看?有什么用?一文说清楚
尿白蛋白是什么?怎么看?有什么用?一文说清楚
来源:天天说肾 2021-04-12 -
膳食蛋白质摄入量、肾功能和存活率:全国代表性队列研究
人们越来越关注膳食蛋白摄入量(DPI)作为慢性肾脏疾病(CKD)和非CKD人群健康和存活的重要调节因子。在普通人群中,摄入高膳食蛋白质饮食(如原始人饮食、阿特金斯饮食、生酮饮食)已被广泛推广,...
来源:MedSci梅斯 2021-04-12 -
未来20年,美国癌症发生和死亡格局变化
到2040年,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将发生显著变化。同时,这些估计的预测对于指导未来的研究资金分配、卫生保健规划和卫生政策工作非常重要。
来源:MedSci梅斯 2021-04-12 -
2021年4月12日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简报,确诊超1亿...
Worldometers世界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021年4月12日7时01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超过13660万例,新增613,972例,达到136,60...
来源:MedSci梅斯 2021-04-12 -
新辅助治疗预测HER2阳性乳腺肿瘤反应的空间蛋白质组学特征研究取得进展
在新辅助化疗中加入HER2靶向药物可以显着提高了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的病理完全应答(pCR)率。尽管如此,高达50%的乳腺癌患者在治疗后仍有残余疾病,而其他一些乳腺癌患者可能会过度治疗。
来源:生物谷 2021-04-12 -
逆转录转座子具有抑癌功能
科学家们将跳跃基因称为转座子(transposable elements),其是一种短的DNA片段,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能够随机插入到基因组中,跳跃基因的进化历史是目前很多研究人员的主要研究...
来源:生物谷 2021-04-12 -
利用真实数据和人工智能评价肿瘤临床试验的入组标准取得进展
在药物开发过程中,人类的临床试验是必要的步骤。临床试验的入组标准是导致临床试验低入组率的一个关键障碍。
来源:生物谷 2021-04-12 -
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或可降低患痴呆症的风险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指每次发作时,口、鼻气流停止流通达10秒或更长时间,并伴有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出现打鼾,且鼾声不规律。多项研究显示,OSA对机体造成多个靶器官损害,...
来源:生物谷 2021-04-12 -
靶向核苷酸“抢救”因子DNPH1能够提高癌细胞对PARP抑制剂的敏感性
BRCA1或BRCA2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使个体提高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 在临床中,上述癌症患者往往会接受靶向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的抑制剂治疗。
来源:生物谷 2021-04-12 -
抑癌素M是炎症性肠病预后较差和治疗无反应的生物标志物
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组慢性的易复发的炎症性肠病(IBD),此类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患病率日益增加。
来源:MedSci梅斯 2021-04-12 -
围手术期使用地塞米松可减少炎性肠病患者术后术后的炎症反应和肠梗阻的发生
尽管生物制剂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IBD),但手术仍然是最终的解决方案。75%的患者在其一生中都会经历一次手术治疗。
来源:MedSci梅斯 2021-04-12 -
单核细胞增多是炎症性肠病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生与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改变有关。单核细胞是对炎症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但是单核细胞增多与IBD严重性之间的关系尚不完全清楚。
来源:MedSci梅斯 2021-04-12 -
长期的饮食习惯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促炎和抗炎特性
饮食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成为一种重要的补充治疗策略。食用植物性饮食可以增加肠道微生物区系的丰度,进一步增强治疗敏感度。
来源:MedSci梅斯 2021-04-12 -
港中大研发微型机械人 可深入狭窄腔道治疗消化道疾病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8日召开记者会公布,中大跨学科研究团队近日研发了一款配备内镜辅助磁力导航系统的“生物合成软体微型机械人”,可突破现有仪器限制,深入人体狭窄腔道治疗消化道疾病...
来源:中新网 2021-04-12 -
重大进展!揭示T细胞耐受小肠中高浓度胆汁酸机制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起源于消化道(通常是小肠)的慢性炎症。在美国有超过50万人患有这种疾病。克罗恩病使人衰弱,需要反复手术来清除不可逆的受损肠道组织。克罗...
来源:生物谷 202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