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症性肠病病理诊断要点及临床意义
随着我国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的不断增高以及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医师投入到对抗这一“绿色癌症”的专业工作中。但是,与...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6-05-16 -
炎症性肠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IBD是北美和欧洲的常见病,但近十余年来,我国IBD发病率亦呈逐步增高的趋势...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6-05-16 -
肝衰竭诊疗专题
肝衰竭诊疗专题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2016-05-11 -
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治认识演变及进展
近年来,炎症性肠病(IBD)在中国和亚洲呈上升的趋势,中国IBD协作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1990-2003年间IBD住院患者增长...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6-05-10 -
关注腹泻病的防治和肠道健康
腹泻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感染性腹泻已上升为全球普遍关注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儿童腹泻病值得特别关注,在儿童中腹泻除发病率高外,还是导致儿童住院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且因管理不当导致的...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6-05-10 -
欧洲首部《NAFLD临床实践指南》发布
在第51届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年会召开期间,首部欧盟国家《NAFLD临床实践指南》在大会上发布,该指南由EASL、欧洲糖尿...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6-05-05 -
啤酒,巧克力的摄入可影响肠道微生物群?
近期在线发表于《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中,通过对1000份人类粪便样本进行分析,研究者揭示了许多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因素,包括啤酒和巧克力的摄取。
来源:医脉通 2016-05-04 -
HCV与头颈部肿瘤相关
一项美国研究表明,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头颈部肿瘤的风险是未携带病毒者的至少两倍。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2016-04-27 -
【专题】第51届欧洲肝病学会年会(EASL 20...
【专题】第51届欧洲肝病学会年会(EASL 2016)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2016-04-22 -
抑郁症可能会加剧克罗恩病
新研究证实,伴发抑郁症的克罗恩病患者增加了CD发病和住院治疗的风险。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2016-04-19 -
寄生虫感染能改善肠道菌群
最近,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在《科学》刊登了最新研究成果,发现肠道寄生虫可以通过影响肠道菌群“治疗”肠道疾病。塔夫茨大学免疫学家Joel Weinstock指出,如果能弄清楚寄生虫影响...
来源:科学网 2016-04-18 -
母亲乳汁和婴儿肠道细菌具有古老的共生关系
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母乳将促使新生婴儿体内形成肠道菌群,并与婴儿体内长双歧杆菌具有共生关系。
来源:腾讯科学 2016-04-18 -
阑尾开口处腺瘤的水下EMR术
阑尾开口周围息肉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于内镜操作医师的技术要求很高,并且由于阑尾处的肠腔壁薄且缺少固有肌层,因此穿孔的风险...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6-04-14 -
浅议肝内CCA的影像鉴别诊断
本期着眼于肝内CCA,与各位读者一起复习临床上需要与肝内CCA相鉴别的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6-04-14 -
肝癌发病机制:炎性损伤,HBV所致的突变,还是其...
2016年4月13日,在第51届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ASL)年会的继续教育课程日上,德国亚琛大学医学院Tom Lüdde教授针对肝癌...
来源:国际肝病 2016-04-14 -
专家呼吁:规范、安全开展内镜技术刻不容缓
内镜技术日益普及,且水平和难度愈来愈高,但依然存在如何规范和如何安全两大问题,这是记者从4月8日至10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召开...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2016-04-14 -
Cancer Res:可有效评估女性患乳腺癌风险...
来自哈佛大学的布莱根妇女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通过研究在正常乳腺组织中鉴别出了一种特殊的分子标志物,其可以帮助预测女性患乳腺癌...
来源:生物谷 2016-04-13 -
“无肠女”的幸福生活
今年是我国首例依靠人工全静脉营养维持生命的“无肠女”(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的“无肠人” )周绮思“存活”第31周年,4月7日也是全球首...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2016-04-11 -
2016年美国消化科医生薪酬报告
近日,Medscape公布了“2016年美国消化科医生薪酬报告”。报告中描述了消化科医生过去一年中的薪酬状况、工作时间、新医保所造...
来源:医脉通 2016-04-07 -
小肠内疝性肠梗阻
患者男,60岁,腹胀腹痛1天,伴停止排便排气,无恶心呕吐,立位腹平片提示低位小肠梗阻。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6-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