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与吃隔夜菜有关?
“医生,求求你了,我家孩子只有5岁啊!”
医院的走廊里,因为母亲怀里抱着一个5岁的儿童,瘫倒在地,母亲也是哭得泣不成声,而他怀中的孩子也是非常的虚弱,让人看了十分心疼。
据了解,原来孩子是亚硝酸盐中毒了,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感觉到非常的疑惑,怎么无缘无故就中毒了呢?
原来孩子在前一天的时候吃了隔夜的炸鸡和薯条,吃下去不久之后就出现了不适的症状,慢慢的身体发生了异常的变化,伴随腹泻发热的情况,一开始母亲认为吃坏了肚子,但是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母亲意识到了严重性赶紧送到医院。
原来也正是因为吃了这种隔夜的食物,导致肾脏功能衰竭,后在经过医生的极力救治,在ICU整整躺了一个月,才捡回了一条生命。
什么是隔夜菜?
可能很多人的潜意识当中像隔夜菜主要是指前一天晚上的菜,但是不知饭菜放置时间只要达到5~8小时就算是隔夜菜了。
像一些隔夜菜,有些即使放在冰箱内也会加速变质,长期摄入这种隔夜菜的话,对于身体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所以也是建议还是最好远离为好。
而像隔夜菜的危害说法最多的莫过于致癌,因为像一些隔夜菜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亚硝酸盐含量有所增加,进入体内也会转化为亚硝胺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对于身体的影响比较大。
再加上在隔夜放置的过程中受到外来细菌的二次污染,其中的细菌含量相对较多,所以很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
但是这种说法并不严谨,抛开剂量不谈的话都是耍流氓,虽然说有些食物其中亚硝酸盐含量相对增加,但是也是处在安全的范围内,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伤害。
但其实,有些食材即使放在冰箱内也是会出现变质的情况,产生有害物质,对身体健康不利,所以也是不建议多吃的。
提醒:这8种“隔夜菜”,宁愿浪费也别吃
①隔夜绿叶菜
像有一些绿叶菜在平时可能会做上好几种,这个时候不免会有一些剩余的都是人会放在冰箱内,等到第2天接着吃,但殊不知,绿叶菜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相对较高。
尤其是一些芹菜或者是菠菜,煮熟之后放置被细菌分解化验臭氧,硝酸盐反复加热营养物质不仅流失过多,而且亚硝酸盐含量也会增加,对身体健康不利,所以也是劝你尽早处理掉。
②隔夜豆浆
很多人会选择提前一晚上打好豆浆,这样就节省了时间也是比较方便的但是不只,像一些豆浆,如果说隔夜放置的话,在常温的条件下,放置时间过长,就会滋生细菌病毒,导致豆浆出现变质的情况,对身体健康不利。
所以像一些豆浆在平时储存最好不要超过12个小时,以免造成食物中毒的情况影响肠胃健康。
③隔夜银耳和蘑菇
银耳和木耳菇在吃之前也是需要进行泡发的,但是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泡发的时间,如果是泡发时间过长的话,可能会出现变质的情况,不仅会导致硝酸盐残留,也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很容易增加致癌风险,也要特别注意。
④隔夜溏心蛋
像糖心蛋,本身没有经过煮熟之后,细菌含量相对较多,对身体伤害比较大,更别说一些隔夜的糖心蛋,也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加重各项器官负担,所以不建议多吃,劝你宁愿浪费也别吃。
⑤隔夜海鲜
现在生活中人们也是经常会喜欢吃一些新鲜的海鲜类食物,味道非常的美味,这个时候难免会有一些剩余残留,往往由于吃不了舍不得扔掉,会选择放在冰箱内,第2天继续使用。
但是,像一些海鲜类的食物是不建议隔夜食用的,因为其中可能会产生蛋白质降解物,不仅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严重的损伤。
而且也会滋生细菌病毒,导致一些有害物质的出现,对身体影响比较大,还是劝你尽早处理掉,宁愿浪费也别吃。
⑥隔夜凉拌菜
像一些凉拌菜,本身没有经过加热煮熟,所以其中的细菌含量相对较多,如果吃不完放在冰箱内储存,即使在低温条件下也是会出现微生物的繁殖,大量摄入的话对于身体不利建议还是尽早处理掉。
⑦隔夜汤
将一些隔夜的汤类食物,其中的有害物质相对较多,因为汤一般是放置在铝锅或者是铁锅中,这样的话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也是不建议隔夜食用的,如果喝不掉的话,也是尽量放在陶瓷或者是玻璃材质内储存。
⑧隔夜散装卤菜
像一些散装的卤菜,虽然说非常的美味下饭,但是这种食物在制作的过程中本身加入大量的食盐、添加剂等有毒物质相对较多,摄入过多的话,对于身体健康不利。
而且隔夜放置的话,其中的有害物质也会增多造成细菌的滋生也会加重各项器官的负担,所以也是不建议隔夜使用的。
所以像以上几种隔夜菜也是建议你最好少碰,这样才可以帮助减轻对身体的伤害,预防肾衰竭的问题产生。
那么像一些剩菜,应该如何储存呢?
建议最好是放凉之后再放入冰箱内,这样可以避免造成水蒸气凝结从而滋生霉菌,造成食物变质的情况,影响个人健康。
在储存的时候也要注意分装储存,这样可以避免细菌交叉感染的情况,这样可以减轻对于身体的伤害。
支气管炎也要彻底加热煮熟煮透,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杀死细菌,避免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伤。
不定期的清洗一下冰箱,这样可以帮助清除冰箱中的细菌病毒,避免细菌滋生的情况。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要说的呢?可以在下方评论分享一下。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