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肾友如果没有明显症状,经常是该吃吃该喝喝跟没事人一样,心很大。
晚期肾友如果没有明显症状,经常是该吃吃该喝喝跟没事人一样,心很大。
而近几天,两位早期的膜性肾病朋友,反而比晚期患者更担心尿毒症,见到我就问:
“我离尿毒症还有多长时间?”
也难怪,指南只解决了2/3的膜性肾病患者,还有1/3是无效的。这几位虽然肾功能尚可,但都经历了治疗无效、甚至更换了两三次方案后仍然无效,难免比较悲观。
今天就说一说难治性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正在迅猛增加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经济的发展,膜性肾病的两大病因——空气污染和营养过剩也逐渐加剧,导致膜性肾病患者越来越多。
2016年,侯凡凡院士研究后证实:PM2.5浓度平均每增加10ug/立方米,患膜性肾病的风险就增加14%(发布于《美国肾脏病协会期刊》JASN),解开了膜性肾病迅猛增加的谜团。
2017年,河北排名第一的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杨林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杨教授拥有全国一流的肾脏病理切片技术,可能是全省病理做得最好的一个人,而且没有老师指导,他靠自己研究实现的技术突破。
有人曾问我:
“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看肾脏病理结果有时会出现分歧,他们谁看得准?”
一般是病理医生更准,他们看病理切片看得更多。但是,看病理看得最透彻的顶尖人才,却往往是临床医生中的专家,他们有能力把病理和临床结合起来,更可能探明真相。
跑题了,说回杨林教授。当时他展示的一项数据令我印象深刻:最近一年河北省的中部和南部地区患者做出的原发性肾病诊断里,膜性肾病的数量达到了52%——这是什么概念?肾病中的传统老大——IgA肾病,外加十来个小弟病种,加起来都不如膜性肾病多。
其他地区的膜性肾病数量没这么夸张,但从各地的报告来看,膜性肾病的数量在很多地区都有了挑战老大的资格。
什么样的膜性肾病是“严重的”?
现在仍有很多人,根据病理分级来评判膜性肾病的严重程度。
其实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膜性肾病的病理,与患者的临床表现、肾脏发展结局不太相符。膜性肾病的病理成为了病理学发展的“副产物”,没太大实际意义。
自从2009年,发现了「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这一诊断膜性肾病的指标以来,抗体检测的价值迅速超过了病理分级,进入了新版指南。
所以看膜性肾病的严重程度,看2点:
一是看抗体水平: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二是看病理中的硬化和纤维化:硬化和纤维化占比越大,预后越差。
别看分级。4级是不是比2级更严重?在其他肾病是的,但在膜性肾病不一定。
重症膜性肾病,
多少年后会进展为尿毒症?
肾脏领域的权威期刊《国际肾脏》(KI),发布过一项纳入300名膜性肾病患者的研究,结果发现:
15年的时间,尿蛋白长期3.5g以上(重度)的患者,约70%进展到了尿毒症;
尿蛋白如果不是重度(低于3.5g、但高于0.3g),15年的尿毒症发生率约为30%.
也就是说,严不严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治疗效果,尿蛋白水平能不能降下来?降得越低越安全,最好是低于0.3g. 如果是降不下来的大量蛋白尿,更可能在15年内进展至尿毒症。
既然治疗效果是影响膜性肾病预后的最主要因素,那么:
膜性肾病的治疗效果如何?
前面说了,按照指南的建议(激素+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缓解率是2/3. 考虑到许多地区并没有遵照指南,缓解率会更低,可能有50%-60%左右。
得不到缓解的患者怎么办?
全球最权威的KDIGO肾病指南说:建议咨询专家中心、参加临床试验。
对于这个建议,许多肾病学者往往绕开,我就直说了吧:没多大用。也有一点用,新药的临床试验,最终成功的占1/10。
欧美专家很容易忽视一点,就是中医药。我们做过中药+指南建议的西药方案,联合治疗膜性肾病的试验,结果显示比单纯西药的缓解率更高:尿蛋白降幅90.16%、缓解率86%:
难治性膜性肾病,确实让许多专家头疼。从目前的解决方案来看,中药+西药联用,可能是应对难治性膜性肾病的最佳方案。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