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肾内科

治肾病的目标是什么?不是降低尿蛋白!

作者:石头医生 来源:天天说肾 日期:2022-01-05
导读

慢性肾脏病可怕吗?

关键字: 肾病 | 尿蛋白

慢性肾脏病可怕吗?

石头医生认为,肾病平时不太可怕:一般症状不明显,身体活动不受限,没有致死性,基本不会影响正常生活,肾科病房里许多患者天天乐呵呵的。

可怕的是什么?

是进展为尿毒症。透析患者被透析机捆绑、缺乏工作机会、缺乏经济来源、并发症丛生、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存活年限显著缩短。

所以肾病管控的最终目标,是改善肾脏结局。

具体点说,是阻断或延缓肾功能进展、降低肾功能恶化和尿毒症的发生率。

简单点说,是不得尿毒症!

如何改善肾脏结局?

尿蛋白是主要的肾功能进展因素之一,降低尿蛋白是主要的干预手段。

但降低尿蛋白,是不是等于降低尿毒症风险?

二者之间不能划等号。

也就是说:降低尿蛋白,不能作为慢性肾脏病的治疗目标。

我们许多肾友认为,尿蛋白降了一定是好事;甚至一部分医务工作者,也认为降低尿蛋白 = 降低尿毒症风险,完全把降低尿蛋白当做治疗目标,并不合理。

尿蛋白和尿毒症有什么关系?

我随手画个图,如下,白色的大椭圆是降尿蛋白,中间小一点的绿圆圈是改善肾脏结局(降低尿毒症风险),白圈包括绿圈。

(原谅我蹩脚的配色,不好看……)

迄今为止,所有改善肾脏结局的治疗方式,都可以降低尿蛋白。

但不是所有降低尿蛋白的方式,都可以改善肾脏结局。

虽然从教科书、许多医学文献中可以发现,尿蛋白是预测肾炎患者肾功能改变的最佳指标。

虽然在国际上,糖肾是肾病的主流,RENAAL研究也显示,糖肾的尿蛋白降低则肾功能恶化风险小、死亡率更低。

虽然证据等级最高的Meta分析(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的汇总分析),也显示尿蛋白水平与患者结局相关。

这些研究结论,让许多医生认为,降低尿蛋白可以作为肾病治疗的目标。

但,其实有很多例外:

一项日本CKD数据库分析研究表明,即使慢性肾脏病患者尿蛋白正常,使用SGLT-2抑制剂(列净类药物),仍可改善肾脏结局。

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列汀类降糖药和他汀类降脂药,虽然降低了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尿蛋白,但并未减慢肾功能进展。

肾小管受损的患者,本身尿蛋白就不算很多,降低尿蛋白,对肾小管间质无益。

有些降蛋白方法,对肾功能无益。

我们在看到降低尿蛋白好处的时候,也要认识到,降低尿蛋白并不是万能的。

如今肾病领域有一些

过于看重尿蛋白的不当做法

比如尿蛋白不足0.5g便开始用药降蛋白。这个水平的尿蛋白不影响肾脏结局,用药反而增加副作用,何必呢。

比如尿蛋白不足1g,便要行创伤性的肾穿刺。这个水平的尿蛋白,常规药物就能控制住,做了肾穿刺又能怎样呢?病理结果并不能指导常规药物使用,只能带来一个“穿一下就放心了”。实际上只要配合医生定期随访,无论穿不穿,都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

比如尿蛋白没到3.5克,上来便要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如果不是肾综,常规药物大多可以缓解,没必要用猛药,承担额外的感染、股骨头坏死或是性腺毒性、肾毒性等风险。

比如发现了 肾病,就用利格列汀等列汀类降糖药来降蛋白。但列汀类药物只能降低尿蛋白,不改善肾脏结局,该得尿毒症的还是得尿毒症,这样治疗有多大意义。

比如肌酐升高后,忽视肾功能的改善,仍以控制尿蛋白的治疗为主。但肾功能越差,降尿蛋白治疗的价值越小。肾衰不是不能降蛋白,而是降蛋白应作为辅助措施,以改善肾功能的治疗为主。

这些针对尿蛋白的做法,指南并不支持,也不反对,留下了灵活处理的空间。但石头医生提醒大家:这些做法对肾功能无益。灵活处理的目的并不是和尿蛋白死磕,而是改善肾脏结局,并且以最小的副作用来达成。

分享: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