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

肾病综合征会“撒谎”:尿蛋白和水肿越重,反而病情越轻

作者:石头医生 来源:天天说肾 日期:2022-01-01
导读

         肾病综合征患者,常常通过自身的症状和感受来判断病情,比如自己尿蛋白达到了5g,就感觉好严重,旁边那位尿蛋白只有2g的病友是多好啊;或是双腿高度水肿,鞋穿不进去,走路也费劲,就感觉病入膏肓、尿毒症很快就要到了,整日战战兢兢。

关键字: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患者,常常通过自身的症状和感受来判断病情,比如自己尿蛋白达到了5g,就感觉好严重,旁边那位尿蛋白只有2g的病友是多好啊;或是双腿高度水肿,鞋穿不进去,走路也费劲,就感觉病入膏肓、尿毒症很快就要到了,整日战战兢兢。

        其实,这么想是不对的。肾病综合征好不好治、会不会进展为尿毒症,和尿蛋白的多少以及水肿的轻重,并没有直接关系。

        肾病是一种“撒谎病”

        肾病不只是一个“哑巴病”,还是一个“撒谎病”。哑巴病大家都有体会,患病后不疼不痒,部分肾友直到尿毒症也没感觉到哪里不舒服。但是这个撒谎病,很多人就难以识破了。

        比如,尿蛋白很高的肾病,往往比尿蛋白中度的肾病更容易治疗;重度水肿的肾病患者,治疗效果经常会更好。这些肾病高喊着:“我很严重”,其实是虚张声势,一个疗程的药物下去,基本就乖乖老实了。

        接下来分情况说明一下。

        1.尿蛋白越高,可能越容易取得好疗效

        尿蛋白分为少量、中等、大量、超大量。

        大量蛋白尿是3.5g以上——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之一,最常见的是微小病变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

        超大量蛋白尿是8g以上,以膜性肾病多见。

        对于微小病变、膜性肾病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来说,尿蛋白越高,反而越好治,而且容易完全治愈。

        这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往往取决于是否合并血尿和高血压,而不是单纯看尿蛋白高低。即使尿蛋白非常高,只要早期使用免疫治疗,并且联合用药,尿蛋白通常可得到长期缓解。

        2.水肿越严重,可能病情越轻

        蛋白尿达到大量以上,常会伴有水肿,水肿不可怕,经过降蛋白、降压利尿治疗后水肿可得到缓解;令人担忧的,是没有水肿。

        没有水肿的大量蛋白尿,大多属于继发性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其病因更加难缠,比如肾发育不良、孤立肾、低出生体重、病态肥胖、伴有肾单位大量丧失的晚期肾脏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恶性高血压等。

        有时候,高度的蛋白尿和水肿像是肾病在喊“狼来了”。有时候是狼真的来了,但更多的时候狼没来。

        对于肾病而言,重度的尿蛋白和水肿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反而尿蛋白和水肿不是那么明显的肾病,那种哑巴病,可能真的是尿毒症风险暗流涌动。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