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的病因非常多,每个肾病病种各不相同,导致误诊率较高。很多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几个月、几年后仍看不到疗效,只能看到尿蛋白和血肌酐一步步升高,最后走到尿毒症。
慢性肾脏病的病因非常多,每个肾病病种各不相同,导致误诊率较高。很多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几个月、几年后仍看不到疗效,只能看到尿蛋白和血肌酐一步步升高,最后走到尿毒症。
出现此类令人心痛的现象,很大的一个原因出在临床治疗的源头:诊断上。诊断不清或是误诊,连患者是什么病都搞不明白,治疗效果则无从谈起。
如何防止误诊误治?需要更加专业细致的诊断项目。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常见的5种:
1.膜性肾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
治疗肾病综合征,最常用的是激素。可是经常会发现激素治疗后没有效果,最后才知道患的是膜性肾病——单用激素无效的一种肾病。
如何诊断膜性肾病呢?要检查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
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呈阳性的患者,膜性肾病的可能性有90%以上。再结合患者的个人特点和临床表现,通常(并非绝对)可以确诊。
近年来PM2.5的升高,推动着膜性肾病的发病率每年增长13%,部分地区已成为发病率最高的原发性肾病,检查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也愈加重要。
2.IgA肾病→IgA/C3
在慢性肾炎患者中,IgA肾病是数量最多的一种,怎么才能诊断它呢?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IgA肾病组患者的血清IgA/C3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
一项对照研究显示,IgA肾病组患者的血清IgA/C3为3.0±1.3。
而其它肾病病种的这一指标,有明显的差别:
微小病变性肾病组是1.9±0.8
膜性肾病组是1.9±0.8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组是2.1±0.5
狼疮性肾炎组是6.9±4.9
原发非IgA肾病组是1.9±0.8
如果截点定为IgA/C3≥2.1,则诊断灵敏度约为77%,特异度约为67%,可作为诊断IgA肾病的一个重要检查。
3.狼疮性肾病→抗核抗体
狼疮的名称,来源于患者的面部常有的像狼咬过后的不规则红斑。但是,有部分狼疮患者没有红斑,怎么诊断呢?
抗核抗体系列及补体的血清学检测,对诊断狼疮性肾病具有重要意义。狼疮患者的抗核抗体阳性率约为97%,狼疮肾患者的抗核抗体阳性率约为98%.
很多患者虽然没有表现出狼疮的症状,但研究发现,如果抗核抗体呈现阳性,则狼疮发病率显著升高,换言之,以后会患上狼疮的可能性较大,需提前应对。
4.慢性肾衰竭→胱抑素C
判断肾衰竭最常用的指标是血肌酐,但血肌酐波动大不准确,且具有滞后性,经常发生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后,血肌酐却“假装正常”的现象,导致不能及时发现肾功能衰竭。
而胱抑素C比血清肌酐更为准确、灵敏。因为它产生率恒定,且仅由肾脏排泄,不受任何外来因素比如性别、年龄、饮食的影响,这些优点是血肌酐没有的。
肾炎、肾综朋友们要记得看一眼自己的胱抑素C,胱抑素C的升高往往预示着血肌酐即将升高。
5.尿毒症透析→心衰、高血钾、酸中毒
尿毒症需要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什么时候开始透析呢?依据血肌酐这个不准确的指标肯定不行。
从慢性肾脏病分期来看,尿毒症有一个标准: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
但是这个标准有多大意义?很值得商榷,它既不能决定用药,也无法决定透析,只是一个提示作用。
尿毒症是一系列终末期肾衰竭症状的综合表现,透析指征也需要综合来看。近年来肾内科专家逐渐达成共识,如果肾衰竭末期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0,且伴有心衰、高血钾、酸中毒,则要启动透析治疗。
很多肾衰竭患者的剩余肾功能尚可,并没有到必须透析的程度,却因为透析而把肾功能“透没了”,是很令人惋惜的。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