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大事年表
混沌懵懂的肾病启蒙时代
在古代,“肾脏”这个器官并没有被人们真正认识。人们不知有“肾病”,只知有“水肿病”(和肾病有交集)。
1695年,尿蛋白首次露出面目。德克斯把一位肺痨患者的尿液煮沸,然后加入几滴醋酸,发现尿液中出现了混浊——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尿蛋白。
1811年,尿蛋白被发现是水肿病的特征。威尔斯观察到:60%的水肿病人,尿蛋白是阳性的。由此人们开始探索:尿蛋白和水肿病有某种不为人知的关系?
1827年,慢性肾脏病露出庐山真面目。布赖特通过病理解剖指出:大部分水肿病,其实是肾脏出现的病变。自此,人类第一次认识到了世上存在一种疾病:慢性肾脏病。
快速发展的肾病黄金时代
进入20世纪后,检验技术突飞猛进,肌酐、尿素氮、肾小球的滤过率、尿比重、肾血流量等检测方法在20世纪初相继面世。
20世纪初恰好也是免疫学高歌猛进的发展时期。此时的肾病学者们发现,慢性肾炎主要是由免疫炎症引起的。免疫学的发展,在更深刻的层面上彻底革新了医学界对肾炎的认知。
肾病的检验技术和发病机制双双取得突破,预示着治疗方法即将出世了。
1923年,德国首先采用腹膜透析治疗肾衰竭病人。虽然当时技术不成熟,还不能用于尿毒症的长期治疗,但它开辟了肾脏替代疗法的新纪元。
1948年,糖皮质激素药物问世。菲利普·亨奇医生首次将激素应用于一位饱受病痛折磨的风湿免疫病患者,这位患者仅用8天便神奇般地行走如初,震惊科学界。激素仅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便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创造最快纪录),也给肾病带来了一种新药。
1951年,意大利开展了第一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肾穿刺的发展,帮助我们发现了微小病变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多种肾病,为各类肾病的临床治疗奠定了基础。
1954年,世界上第一例肾移植手术成功。美国医生首次在同卵双胞胎兄弟之间,成功进行了肾移植。
1960年,动静脉外瘘研制成功。血液透析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终于能够实用了,从此,尿毒症不再是绝症。
同年,国际肾脏病学会(ISN)成立,标志着肾脏病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
1963年,第一种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开始应用于肾病治疗。随后各种免疫抑制剂如雨后春笋:66年的硫唑嘌呤、87年的环孢素、91年的他克莫司、97年的吗替麦考酚酯相继应用于肾病治疗。
1965年,Tenckhoff等人研究成功了Tenckhoff透析管,腹膜透析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年,IgA肾病被首次公布。(亚洲国家的IgA肾病患病率远高于欧美国家)
1977年,北戴河肾脏病学术座谈会召开。会议确定了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这是中国肾脏病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中国绝大多数医院的肾内科,都是在本次学术会议后建立起来的。
1981年,第一种ACEI(普利类药物)问世。1994年,第一种ARB(沙坦类药物)问世。他们同属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如今已成为慢性肾脏病治疗的基础药物。
1982年,IgA肾病Lee分级公布,用于预测IgA肾病的病情进展,1996年改进为Hass分级。
1997年,利妥昔单抗上市,并于2002年首次用于肾脏病治疗,揭开了靶向药物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序幕。
循证主导的肾病规范时代
进入新世纪以来,循证医学逐渐深入人心。单枪匹马的个人力量不再能改变世界,慢性肾病领域进入了群策群力的规范时代。
2003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成立。该组织于2008年发布了肾病的丙肝指南,2009年发布了矿物质和骨异常指南、肾移植受者指南,2010年发布了急性肾损伤指南。
2009年,IgA肾病牛津分型公布,用于预测IgA肾病的病情进展。
2012年,《KDIGO慢性肾脏病评价及管理临床实践指南》发布。这是慢性肾炎领域最权威的指南,由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发布,致力于提高全球的肾病医疗水平。
2018年,罗沙司他在中国获批上市。这是第一种治疗肾性贫血的口服药物,宣布促红素将成为历史。
2019年,便携式人工肾在新加坡进行了首次人体试验。
同年,SGLT2抑制剂(列净类药物)被批准用于治疗 肾病,
2020年?期待中。
未来,人类能否彻底击败肾病?
温故是为了知新,历史其实是一门研究未来的学问,让未来的不确定性更加确定。
回首慢性肾脏病及其诊疗方法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启蒙——发展——规范3个阶段,至今已有约200年的时间。
未来10年、20年,甚至100年,人类能否像消灭天花一样,彻底将慢性肾脏病从地球上抹去?
笔者对此感到深深的担忧。
毕竟,传染病在人类历史上肆虐了数千年才被压制住,新冠病毒只是传染病在奄奄一息时放出的余威,就已经让人类难以招架。
而接过传染病接力棒的“慢性病”,则有过之而无不及。面对慢性肾脏病,人类不仅没有特效药,连病因都还没研究明白。
慢性病已经把接力棒拿稳了,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其难度都更胜它的前任,不会轻易地退出历史舞台。
幸运的是,慢性肾脏病的诊治手段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每一种并发症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让肾病成为了一种“不作死就不会死”的疾病。也许,这是人类战胜慢性肾脏病历史进程中的一个良好开端。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