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

【感染与临床思维训练营】似曾相识的故事(二)

作者:姚俊华(整理)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5-10-28
导读

          回顾该病例,虽然掺杂了众多因素,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线索仍是不少。发热伴胸闷,听诊可闻及心脏杂音,心脏超声发现心脏基础疾病(动脉导管未闭和瓣膜轻度关闭不全)。唯缺少最重要的两个阳性结果:血培养和心脏超声赘生物。

中年女性,发热2个月余伴胸闷1例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40岁,南京人,职员。

        主诉反复发热2个月余伴胸闷。

        现病史2015年3月起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最高39℃,伴全身肌肉酸痛,时有头晕、胸闷。否认畏寒、寒战、咳嗽、咳痰,否认皮疹。社区医院静脉输液治疗1周(具体不详)效果不佳。血常规:白细胞(WBC)9.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87.7%。C反应蛋白(CRP)70.2mg/L;血沉(ESR)58mm/h,肥达氏反应(-)。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33个/μL。胸部Ⅹ线片(-)。门诊治疗疗效不佳,出现双下肢肿胀。2015年3月27日B超检查示两侧下肢动脉回声及血供未见异常,两侧下肢腓肠肌静脉内各见一处血栓,两侧下肢静脉瓣功能减退,软组织回声及回流未见异常。经治疗,下肢肿胀消除,但其他症状无好转。转入A院。

        2015年3月31日~4月17日诊疗经过A院住院检查,体检发现双下肢仍有水肿,余(-)。实验室检查:WBC6.58×109/L,N87.8%,血红蛋白(Hb)100g/L,血小板(PLT)244×109/L。G试验(-),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呼吸道病毒全套(-),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血培养(-)。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左心室高电压,ST段压低,QT间期延长。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左侧半卵圆中心腔隙性梗死病灶,双侧慢性中耳炎。上腹部、下腹部、盆腔CT:两侧胸腔积液,心影增大,肝内多发钙化灶,脾脏增大。心脏超声:左心增大,心功能减低;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骨髓涂片:感染性骨髓象。青霉素联合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无效,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伏立康唑抗感染。体温正常2天后再次发热并伴胸闷、头晕。转入B院。

        2015年4月17日~5月22日诊疗经过B院入院体检:神志清,颈软,浅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心律不齐,肺动脉瓣可闻及3级连续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音。全腹无压痛,右胁部轻微压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横指。血常规:WBC4.49×109/L,N78.1%,Hb88g/L,PLT204×109/L。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正常。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自身抗体除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SSA)(++)外,余(-)。骨髓穿刺涂片:粒细胞毒性改变,偶见嗜血细胞,外周见异形淋巴细胞。骨髓活检病理:三系造血组织增生轻度抑制;间质淋巴浆样细胞散在。Ig及TCR基因重排检测报告(-)。PET-CT:脾脏增大,FDG代谢轻度增高[最大标化摄取值(SUVmax)为2.5)];双侧颈部、锁骨窝、腋窝、纵隔气管前及腔静脉后、主动脉弓旁、右侧胸乳血管旁、肝门部、腹主动脉及双侧髂血管旁、双侧盆腔及腹股沟区多发大小不等的淋巴结,FDG代谢不同程度增高(SUVmax为7.0),血液、淋巴系统疾病不能除外,建议右颈部淋巴结活检或骨髓穿刺检查明确;心腔密度略低于心肌壁,考虑贫血所致。心脏超声:动脉导管未闭,左房、左室扩大;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动脉瓣均轻度关闭不全;两次心脏超声均未见赘生物。5月8日行右侧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结果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改变。4月25日~4月28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效果不佳。4月28日~4月30日,头孢吡肟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胸闷加重。4月30日~5月5日,头孢吡肟联合万古霉素治疗,体温平稳4天后再次升高。5月5日~5月9日,头孢吡肟联合替考拉宁,效果不佳。5月9日~5月12日,亚胺培南联合替考拉宁,效果不佳。5月12日~5月13日,甲泼尼龙40mg。5月13日~5月19日,甲泼尼龙40mg联合氟康唑,体温平稳8天后再发热。5月19日,甲泼尼龙80mg,体温平。治疗过程中反复出现皮疹,皮疹呈游走性、多形性。淋巴结活检免疫组化:结合HE染色及免疫表型,考虑淋巴组织增生,T细胞区高度增生,EB病毒编码小RNA(EBER)原位杂交(-)。患病以来患者精神不好,乏力明显,体重下降约6kg。

        2015年5月22日收入华山医院感染科。追问病史,发病前曾有染发史。

        华山医院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5℃,脉搏6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60mmHg。神志清,全身皮肤散在充血样皮疹,部分融合,以背部,上肢,脐部多见,有痒感,抓痕明显。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颈部和腹股沟可扪及多个0.5×1cm、质中、活动可的肿大淋巴结。睑结膜未见瘀点。心率60次/分,律不齐。主动脉第二听诊区可闻及2~3级杂音。腹平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2指。双下肢不肿,神经系统检查(-)。

        实验室检查5月22日血常规:WBC7.48×109/L,红细胞(RBC)4.1×1012/L,Hb83g/L,单核细胞百分数(M)6.4%,PLT62×109/L。尿常规:RBC19.9/μl,WBC52.8/μl,蛋白(+)。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53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35U/L,白蛋白33g/L,乳酸脱氢酶(LDH)763U/L,肌酐63μmol/L。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值(INR)0.99,凝血时间(PT)10.8s,凝血酶原时间(APTT)26.3s,血浆纤维蛋白原(FIB)1.26g/L,D-二聚体8.43ng/ml,纤维蛋白(FDP)18.3μg/ml。血清肌钙蛋白T(cTnT)0.018ng/ml,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1190pg/ml。降钙素原(PCT)1.53ng/ml。T-SPOT.TB A抗原>20孔,B抗原>40孔。EB病毒(EBV)抗体EB-IgM(-),EB-IgG(+)。

        皮肤科会诊皮疹请皮肤科会诊,考虑药疹可能大。予以西替利嗪及地塞米松7.5mg,qd,皮疹消退,体温平,胸闷好转。

        病例讨论

        "北派"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感染科许洁教授:

许洁 教授

        患者为感染性疾病可能性大,首先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不排除其他基础疾病存在。患者女性,临床表现为发热2个月伴胸闷,肌肉疼痛,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了基础疾病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表现与感染关系密切,起病早期血象和骨髓象有明确的感染征象,在尿常规中发现尿蛋白和尿红细胞,外院血管超声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体征和超声检查都未提示心脏明确细菌感染征象,反复多次血培养(一),可能为非常见细菌。注意到患者有染发病史,抗SSA抗体阳性,40岁中年女性,免疫相关的基础疾病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华山医院的检查显示EB病毒IgG阳性、IgM阴性,提示免疫受过打击,而既往骨髓穿刺也有嗜血细胞检出,要注意EB病毒慢性感染的情况。

       “南派”发言

洪亮 医生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洪亮医生:谈一下可能存在的非感染性因素,药物热。回顾病史,40岁中年女性患者,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左侧半卵圆中心腔隙性梗死病灶,有心脏瓣膜疾病,伴下肢静脉血栓,可超声没有发现赘生物,多次血培养也是阴性,患者抗感染治疗几乎无效,激素控制较好,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证据还是不足,或可做一个经食道心脏超声来鉴别一下。回顾病史患者有多形性红斑,药物疹可能性非常大,该患者激素治疗有效,血象不高,中性粒细胞为主,淋巴结肿大,也不能完全排除成人斯蒂尔病(Still)。综合起来,还是觉得药物热可能性大。

        病程进展

        心脏超声:二尖瓣前后叶赘生物形成(数枚米粒状)伴轻、中度二尖瓣反流,动脉导管未闭(左向右分流),左室肥大,轻度主动脉瓣反流,极少量心包积液。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反复血培养(-)。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4g,q12h联合磷霉素8.0g,q12h抗感染治疗。地塞米松逐渐减量。体温平稳,皮疹无反复。

        血象异常血常规:5月25日,白细胞(WBC)4.67×109/L,血红蛋白(Hb)83g/L,血小板(PLT)61×109/L;5月26日,WBC2.61×109/L,Hb74g/L,PLT68×109/L;5月28日,WBC1.24×109/L,Hb65g/L,PLT94×109/L;6月2日,WBC0.65×109/L,网织红细胞3.5%。

        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增生欠活跃,以粒系、巨核系为著,红系比例相对增多,部分有血红蛋白充盈不足,铁染色示铁利用障碍,片上成熟浆细胞较易见,并可见少量异形淋巴细胞。

                       

        血液科现场会诊

  陈彤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陈彤教授:该患者已经证实存在感染性心内膜炎,一直在抗感染治疗,前几次骨髓穿刺未提示恶性疾病,稍有些嗜血细胞,且颈部淋巴结活检也未有恶性证据。回顾患者既往外周血细胞三系情况,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正常,血红蛋白下降了些,但可能与原发病有关。此次出现血细胞二系下降考虑药物的可能性大,且网织红细胞比例高,说明骨髓造血在用药情况下还是存有一定水平的保存。综合考虑,药物影响的可能性大。

        后续诊疗

        血液科会诊指出患者网织红细胞升高,提示造血功能有恢复。经治疗一般情况改善。粒细胞减少考虑良性可能性大,特别是药物原因最有可能。改为美罗培南1.0g,q8h抗感染。监测血常规,白细胞逐渐回升。

        6月11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62×109/L,血红蛋白94g/L,血小板计数216×109/L。

        胸外科会诊继续抗感染治疗,疗程结束3个月后行心脏介入术治疗。

        华山医院总结:病例2

        回顾该病例,虽然掺杂了众多因素,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线索仍是不少。发热伴胸闷,听诊可闻及心脏杂音,心脏超声发现心脏基础疾病(动脉导管未闭和瓣膜轻度关闭不全)。唯缺少最重要的两个阳性结果:血培养和心脏超声赘生物。该患者在抗感染过程中,反复出现发热和皮疹,伴有脾脏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有T细胞增生,激素有效,又起到了混淆的作用,使得医生在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间犹豫不决,一度怀疑其为血液系统肿瘤。对于该类长期发热的患者,若高度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单次心脏超声阴性不能完全排除,需反复复查,或行经食道心脏超声。另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体温平稳后再次升高,患者一般情况可,需警惕药物热可能,此时激素可部分有效。从整体病程来分析,考虑为感染性疾病合并药物热。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