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

科学家发现干扰素抗乙肝病毒新作用机制

作者:孟颂东等 来源:《病毒学杂志》 日期:2012-10-30
导读

         近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孟颂东课题组发现了干扰素抗乙肝病毒的新作用机制。业内专家认为,该成果部分解释了干扰素对乙肝疗效差异大的原因,同时,该研究也为增强干扰素的抗病毒疗效提供了依据。

  近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孟颂东课题组发现了干扰素乙肝病毒新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病毒学期刊》。

  据了解,使用干扰素(IFN-α)和抗病毒药物是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基本手段。干扰素治疗是目前药物治疗后持续应答率最高的治疗方法。少数患者在治疗后,可伴随表面抗原转阴,达到治疗慢性乙肝的终极目标。但干扰素对不同乙肝患者的疗效差异很大,学界对此作用机制并不完全清楚。

  该课题组郝军莉等人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发现干扰素可显著下调肝细胞中丰度最高且特异表达的小RNA——miR-122的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干扰素不是主要在转录水平调节miR-122,而是上调至少一种干扰素活化基因(ISG)——NT5C3的表达。

  同时,NT5C3 mRNA的3’-UTR包含有miR-122的作用靶点,大量表达的NT5C3 mRNA以“海绵”吸附方式抑制并下调miR-122。由于miR-122可显著抑制乙肝病毒的表达与复制,因此miR-122的下调对干扰素抗病毒的效果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业内专家认为,该成果部分解释了干扰素对乙肝疗效差异大的原因,同时,该研究也为增强干扰素的抗病毒疗效提供了依据。(来源:中国科学报 邱锐)

  近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孟颂东课题组发现了干扰素抗乙肝病毒的新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病毒学期刊》。

  据了解,使用干扰素(IFN-α)和抗病毒药物是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基本手段。干扰素治疗是目前药物治疗后持续应答率最高的治疗方法。少数患者在治疗后,可伴随表面抗原转阴,达到治疗慢性乙肝的终极目标。但干扰素对不同乙肝患者的疗效差异很大,学界对此作用机制并不完全清楚。

  该课题组郝军莉等人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发现干扰素可显著下调肝细胞中丰度最高且特异表达的小RNA——miR-122的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干扰素不是主要在转录水平调节miR-122,而是上调至少一种干扰素活化基因(ISG)——NT5C3的表达。

  同时,NT5C3 mRNA的3’-UTR包含有miR-122的作用靶点,大量表达的NT5C3 mRNA以“海绵”吸附方式抑制并下调miR-122。由于miR-122可显著抑制乙肝病毒的表达与复制,因此miR-122的下调对干扰素抗病毒的效果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业内专家认为,该成果部分解释了干扰素对乙肝疗效差异大的原因,同时,该研究也为增强干扰素的抗病毒疗效提供了依据。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