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

我国捕获麻风病遗传易感基因位点

作者:记者张静文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2-06-29
导读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的一项课题,在麻风病遗传易感性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发现线粒体DNA可能直接影响到瘤型麻风患者发病,同时研究人员捕获了新的麻风易感位点。这两项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了解麻风的遗传易感性提供了新证据,也为麻风防治提供了相关理论依据。

  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讯(记者张静文)日前,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的一项课题,在麻风病遗传易感性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发现线粒体DNA可能直接影响到瘤型麻风患者发病,同时研究人员捕获了新的麻风易感位点。这两项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了解麻风的遗传易感性提供了新证据,也为麻风防治提供了相关理论依据。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人类是麻风分枝杆菌的天然宿主,对于麻风病的具体致病机理至今尚未阐明。近年来对麻风病的研究发现,其发生与个体的遗传基因有关,同样接触到麻风分枝杆菌,但不会每个人都发病;虽然麻风病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古老疾病,但不同地区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麻风分枝杆菌菌株的基因组变异不大,在发病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患者机体免疫和神经系统的紊乱和病变,这些复杂的临床表型的遗传基础和免疫病理学机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云南省是我国麻风高发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姚永刚课题组与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李玉叶副主任医师及云南省玉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孝安医师合作,针对云南玉溪地区麻风病流行和遗传易感性开展研究工作。研究人员总结了玉溪地区1952年到2008年间当地麻风病流行情况,并对近年来麻风病流行趋势动向进行了归纳。

  瘤型麻风约占整个麻风病患者的20%。研究人员通过对玉溪地区麻风病患者和正常人线粒体DNA(mtDNA)遗传背景的分析,发现瘤型麻风相比其他类型的麻风病,患者具有更高的线粒体DNA拷贝数,提示线粒体DNA在瘤型麻风患者发病过程中扮演积极的作用。该研究论文近期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杂志上。

  此外,研究人员对近期文献报道的与麻风病相关的MRC1和IFNG基因进行了研究,在对来自玉溪地区的527例麻风病人和583例对照人群中,没有验证到前人报道的MRC1基因和IFNG基因的易感位点,反而发现了新的易感位点。分析结果显示,MRC1基因的rs692527和rs34856358位点变异和IFNG基因rs3138557位点变异,与麻风病显著相关。该结果支持MRC1和IFNG基因是麻风易感基因。这一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期刊《人类遗传学》杂志上。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