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

老年戊型肝炎的临床特征

作者: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张瑞琪 缪晓辉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2-06-29
导读

         男性患者,6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最高体温达39 ℃,持续5天。病程第3天出现中上腹不适,伴乏力、纳差,并出现尿黄、皮肤和巩膜黄染,尿量减少,双下肢轻度水肿。

戊肝病例有奖征集

       您读了《中国医学论坛报》的戊肝病例的内容有何感想?您希望看到哪些戊肝相关研究?或者将您正在从事的戊肝相关研究,参与我们的短信互动:文章编号+ 内容”,移动用户发送至10657109 0009 061,联通用户发送至1065 5059 0521688。每期前20名参与互动的读者给予每人20元手机电子充值卡奖励,期待您的参与。

 

  病史简介

  男性患者,6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最高体温达39 ℃,持续5天。病程第3天出现中上腹不适,伴乏力、纳差,并出现尿黄、皮肤和巩膜黄染,尿量减少,双下肢轻度水肿。

  肝功能检查: TBil 145 μmmol/L,DBil 116 μmmol/L,Alb 31.2 g/L,ALT 2780 U/L,AST 1727 U/L。常规保肝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转入我院。

  患者既往无严重慢性疾病史,无病毒性肝炎史,发病前无不洁饮食史和急性肝炎患者接触史。

  体检发现,患者全身皮肤巩膜明显黄染;心肺等体检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脏不大,无明显叩击痛;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入院时查肝功能:TBil 423 μmmol/L,DBil 347 μmmol/L,白蛋白/球蛋白(A/G)=29/22,ALT 163 IU/L,AST 153 IU/L,γ-GT 168 U/L。PT:19.2秒,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1.67,PTA 43%。B超提示少量腹水。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抗-HEV IgM抗体阳性,其他肝炎病毒学指标均阴性。

  诊治经过

  患者有发展成肝衰竭的趋势,故按照肝衰竭积极治疗,给以促肝细胞生长素、前列腺素E1、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腺苷蛋氨酸注射液等,并给以补充白蛋白、维生素K1以及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过一次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患者病情逐步缓解,腹水消退,胆红素水平缓慢下降,住院治疗70天后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讨论

  老年人患戊型肝炎后临床症状较重,有可能发生急性肝衰竭。据统计,在住院的戊型肝炎中,老年患者的比例超过1/4。与非老年患者相比,老年患者急性淤胆型肝炎更多见,而且胆红素更高、持续时间更长。这可能与老年人胆红素代谢能力减弱及白蛋白合成能力减退有关。本例患者发病后不仅胆红素水平急剧上升,白蛋白在正常低限以下,并呈进行性下降,凝血酶原时间也延长。

  老年戊肝患者病程较长、疾病恢复较慢,这可能与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整体应激和修复能力较弱、对治疗的应答较差有关,出现其他合并症的几率更高,所以不仅临床表现更重,还会延缓康复。本病例的临床表现曾接近肝衰竭,从发病到康复的时间长达80余天。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在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基础上与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往往发病之初的临床表现就比较严重,发生肝衰竭的比例大大增加,需要引起重视。对于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患者,不仅要强调早诊断和积极治疗,还要更加重视预防。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