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5 月20 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rilpivirine和其他抗病毒药物联用治疗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初治成年患者,此为自1998年依法韦仑上市以来又一个获准上市的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
rilpivirine获准用于治疗HIV 感染
2011 年5 月20 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rilpivirine和其他抗病毒药物联用治疗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初治成年患者,此为自1998年依法韦仑上市以来又一个获准上市的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
同年10月14日,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成人和青少年抗逆转录病毒指南专家组更新了成人和青少年HIV-1感染的抗逆转录病毒制剂使用指南。更新指南指出,rilpivirine作为NNRTI类药物为初治HIV-1感染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治疗选择。
Rilpivirine有效性和安全性资料主要源于今年相继发表于《柳叶刀》(Lancet)的两项Ⅲ期临床研究,其结果显示,rilpivirine与依法韦仑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相当,尽管病毒学治疗失败率更高一些,但rilpivirine的安全性更佳,患者对其治疗的耐受性良好。
与依法韦仑组相比,rilpivirine组2~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不良反应停药率也更低。
但对于基线血清HIV载量超过1×105 copies/ml的患者,采用rilpivirine进行初始治疗应持慎重态度,因其应用rilpivirine治疗存在病毒学治疗失败率和耐药率升高风险。
美国发布其首部儿科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
为有效预防、诊治婴幼儿及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儿科感染性疾病学会(PIDS)和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于2011年共同出台了美国首部《儿童CAP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对我国儿童CAP临床诊疗实践具有参考与借鉴价值。
首先,由于儿童血化验检查结果准确率不高,当其发生CAP后是否须住院治疗,原则上应主要依据临床症状。指南明确了须接受住院治疗的CAP患儿指征。由此也可推知,轻度CAP患儿无须接受住院治疗。
其次,指南提出,门诊治疗效果良好、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或接受了完全疫苗免疫的CAP患儿,不必常规拍摄胸部X线片,不推荐送检行血培养,也不推荐用血沉、C反应蛋白和前降钙素区分CAP病原体。患儿接受初始治疗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时,则须接受血培养检查。
第三,在关于门诊和住院CAP患儿初始经验治疗抗菌药物的选择部分,指南则结合患儿的年龄及可能的病原体,提出了不同的详细推荐。
细菌性CAP首选大剂量阿莫西林,免疫功能低下者首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疑似社区相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CAP则加用万古霉素,非典型微生物所致CAP首选阿奇霉素,流感病毒所致CAP首选奥司他韦。
最后,指南还强调了疫苗在预防儿童CAP中的重要性。
治疗艰难梭菌感染新药获准上市
2011年5月27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宣布批准窄谱抗生素fidaxomicin上市。该药成为近30年来首个被批准用于治疗艰难梭菌感染(CDI)的新药。
在此之前,万古霉素是唯一一个经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CDI的抗生素。此外,甲硝唑也多被用于CDI一线治疗。万古霉素和甲硝唑对CDI都很有效,但是感染复发率非常高。
Fidaxomicin作为新一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核糖核酸(RNA)聚合酶。与万古霉素和甲硝唑比,fidaxomicin抗菌谱较窄,对肠道正常菌群影响较小,感染复发率更低。一项比较fidaxomicin与万古霉素的Ⅲ期非劣效性研究显示,两者临床有效率相近,但fidaxomicin组感染复发率下降了47%,显著低于万古霉素组。
美更新预防血管内置管相关感染指南
2011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与美国重症医学会等12家学会共同修订了《预防血管内置管相关感染指南》。与旧版指南相比较,更新指南要点包括:① 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② 放置中心静脉导管(CVC)时,须采取最严格的无菌屏障措施;③ 用>0.5%的氯己定酒精溶液进行皮肤消毒;④ 避免将常规更换CVC作为预防感染手段;⑤ 当严格执行上述措施仍不能降低感染率时,使用消毒剂或抗菌药涂层的短期CVC和氯己定浸泡敷料。
除更新要点外,临床还须注意一些新版指南未作改动但国内临床未予注意的问题:静脉输液应尽量选择上肢;若暂不得已用下肢,一旦可能,应尽快改为上肢;CVC应首选锁骨下静脉;若静脉输液时间超过6天,需考虑应用中线导管或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心静脉穿刺的皮肤消毒应采用最大化无菌技术;避免在压力监测管路输注葡萄糖溶液或肠外营养溶液。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