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

我国科学家“结核病菌耐药机制研究”获重要突破

作者:驻地记者 孙国根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1-09-14
导读

         复旦大学感染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颖教授率领的课题组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经多年合作,终于发现了抗结核一线药物“吡嗪酰胺”的全新作用靶点及其治病机制,该成果对阐明结核菌持续感染的机制、发明新的治疗策略、提高耐多药结核病治愈率意义重大,该研究结果于8月11日在国际著名刊物Science杂志发表

  复旦大学感染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颖教授率领的课题组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经多年合作,终于发现了抗结核一线药物“吡嗪酰胺”的全新作用靶点及其治病机制,该成果对阐明结核菌持续感染的机制、发明新的治疗策略、提高耐多药结核病治愈率意义重大,该研究结果于8月11日在国际著名刊物Science杂志发表(网上发表[DOI:10.1126 / science.1208813 / PMID: 21835980]),论文题目为Pyrazinamide Inhibits Trans-Translation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华山医院感染科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为并列通讯作者单位。

  结核病被列为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2位,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然而,结核病又是一种非常难治愈的疾病,由于引起结核病的结核杆菌是一种非常容易发生变异以致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新的抗结核药上阵不仅很快对结核菌失去了威力,甚至会使普通结核病发展为“耐多药结核病”。临床上,对于耐多药结核病,往往需要三种甚至五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时间长达三到五年,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毒副反应大,甚至死亡率也较普通结核病要高。鉴于此,全世界的医学专家都在研究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原因,从而希望能够从源头上控制耐药结核病的发生和流行,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吡嗪酰胺”就是用于结核病治疗的一线药物,其杀菌作用最强,尤其对处于酸性环境中缓慢生长的吞噬细胞内的结核菌来说,是目前最佳杀菌药物,它在缩短肺结核化疗的时间中有独特的关键作用,但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却一直是世界“难解之谜”。经长期研究,张颖教授等研究人员终于发现了“吡嗪酰胺”的工作机制,即吡嗪酰胺进入患者体内后,通常会自动转化为具有强大杀伤力的“吡嗪酸”,它可以“绑定”人体内对结核杆菌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核糖体蛋白S1”,并把“核糖体蛋白S1”作为标靶,不让其“使坏“。研究还发现,“核糖体蛋白S1”参与了蛋白质的翻译过程,这是一种反式翻译过程,它对细菌在饥饿、酸性pH值和缺氧等应激情况下,处理体内受损“信使核糖核酸“上停止运作的核糖体是至关重要的。张颖教授认为,“吡嗪酰胺”能够抑制这一反式翻译过程,阻止“核糖体蛋白S1”的负面作用,进而阻止结核杆菌产生维系其生存的其他蛋白。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吡嗪酰胺可以将通常持续9到12个月的结核病疗程缩短数个月。

  因为吡嗪酰胺是结核病疗法中唯一无法替换的药物,它能杀灭其它药物无法消灭的持久性的细菌,目前抗结核病的所有候选药物都通过与吡嗪酰胺联合使用才能获得最佳疗效,因而该项研究为进一步筛选结核病候选药物、开发出更快治疗结核病的方法提供了重要途径。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