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

手足口病分期

作者:陈志海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07-08
导读

         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
第5期(恢复期)

关键字:  手足口病 | 分期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 组16 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188体育平台论坛 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在《EV71 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中,按照手足口病的发展进行分期,每一期的患者经治疗都可能直接至恢复期,其中第1期(即普通病例)患者占98%。

  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

  临床表现

  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

  治疗要点

  无须住院,以对症治疗为主。①观察精神情况、呼吸、脉搏、四肢皮温;②对症治疗(物理或药物降温等);③告知家长观察要点;④病情变化随诊。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

  临床表现

  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

  治疗要点

  住院治疗包括:①对症支持治疗;②脱水降颅压;③必要时吸氧;④部分患儿需丙种球蛋白治疗。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变化,尤其是3岁以内、病程5天以内的病例。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

  临床表现

  ①心动过速、呼吸增快、发绀、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高血压;②外周血WBC升高;③血糖升高。

  收入ICU治疗。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

  临床表现

  患儿以0~3岁为主,表现有①肺水肿/肺出血;②低血压/休克;③频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

  收入ICU治疗。

  第5期(恢复期

  临床表现

  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状。

  治疗要点

  给予支持疗法,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肢体功能障碍者给予康复治疗;个别病例需长期机械通气治疗以维持生命。

  从第1期发展至第2和第3期的过程中,应重点观察以下6项具体预警指标

  ①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②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

  ③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若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

  ④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140~150次/分,按年龄)、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⑤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超过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⑥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8.3 mmol/L。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