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 年12 月公布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简称新版指南)中,对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有多处更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邱德凯教授指出,新版指南的多处相关更新是建立在近年乙型肝炎病毒(HBV)及相关肝病基础与临床研究最新成果基础上的,充分体现了对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高度重视。
在2010 年12 月公布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简称新版指南)中,对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有多处更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邱德凯教授指出,新版指南的多处相关更新是建立在近年乙型肝炎病毒(HBV)及相关肝病基础与临床研究最新成果基础上的,充分体现了对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高度重视。
与欧美常见酒精性肝硬化不同,中国肝硬化患者多继发于HBV 感染,因此,肝硬化抗病毒治疗问题在中国尤为重要。新版指南从高危因素、诊断尤其是治疗建议方面对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给予了全程关注。
更新之一:关注危险因素
新版指南强调,肝硬化的累计发生率与持续高病毒载量呈正相关,HBV DNA是独立于乙肝e抗原(HBeAg)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外能独立预测肝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
肝硬化患者中肝细胞癌(HCC)发生率在3%~6%,HBeAg 阳性和(或)HBV DNA >2000 IU/ml(相当于104 copies/ml)是肝硬化和HCC发生的显著危险因素。
年龄大、男性、ALT水平高也是其危险因素。HCC 家族史也是相关因素,但在同样的遗传背景下,HBV 载量更为重要。
更新之二:影像学和病理检查
新版指南在“影像学检查的主要目的”中增加了“了解有无肝硬化”,并增加“ 肝脏弹性测定(hepatic elastography)”。肝脏弹性测定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操作简便,能比较准确地识别出轻度肝纤维化、中度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但尚不容易准确区分相邻的肝纤维化。并须注意其测定数受肝脏脂肪变、炎症坏死和胆汁淤积的影响。同时,建议慢性乙肝(CHB)病理学诊断应包括对病原学、炎症坏死分级(G1~4)和纤维化程度分期(S1~4)的评估。
这些改变表明了新版指南对CHB、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进展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后改善与否的高度关注。
更新之三:治疗建议要点
对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适应证放宽
新版指南对HBV相关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态度更为积极,治疗指征有放宽。
对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不论ALT 是否升高,HBeAg阳性患者治疗指征从2005版的HBV DNA水平105 copies/ml 下调到104 copies/ml,HBeAg 阴性患者治疗指征从HBV DNA水平104 copies/ml 下调到103 copies /ml(表)。
对HBV DNA 可检测但未达到上述水平者,如有疾病活动或进展的证据,且无其他原因可解释,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亦可开始抗病毒治疗,以延缓或者降低肝功能失代偿和HCC的发生。
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只要能检出HBV DNA,不论ALT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否升高,即在知情同意基础上,及时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表),以改善肝功能并延缓或减少肝移植需求。
对肝硬化患者抗乙肝病毒指征的放宽,有利于更多肝硬化患者早期接受抗病毒治疗。由于干扰素治疗可导致肝衰竭,因此,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属禁忌证。
抗病毒治疗能改善肝组织学,是抗肝纤维化的基础
多项研究表明,抗病毒治疗后,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有所减轻。
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显示,CHB伴明显肝纤维化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拉米夫定(LAM)治疗3年,可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肝功能失代偿及肝癌发生率。阿德福韦酯(ADV)治疗4年和5年时,分别有83%和73%的患者出现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改善。恩替卡韦(ETV)治疗48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肝组织学改善比例分别为72%和70%。替比夫定(LdT)治疗52周,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学应答率为64.7%。
近期一项研究显示,ETV长期治疗(中位治疗时间6年)的CHB患者组织学炎症坏死改善[诺德尔(Knodell)评分较基线下降≥2分]比例达96%,肝纤维化改善[伊沙克(Ishak)评分较基线下降≥1分]比例达88%,所有患者HBV DNA降至小于300 copies/ml。
上述研究有利地说明长期抗病毒治疗不仅能使肝功能恢复、HBV DNA抑制,也可明显改善肝组织学。
推荐长期治疗和选用耐药发生率低的核苷(酸)类似物(NA)
目前治疗尚不能清除HBV,只能实现长期抑制。新版指南在肝硬化抗病毒疗程方面,多次强调须长期治疗。对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建议“需要长期治疗”,且“停药标准尚不明确”。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更强调“不能随意停药”(表)。
基于长期治疗的需求,新版指南对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均建议选用“耐药发生率低”的NA治疗(表)。
■链接·ETV适用于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
强效抑制病毒
ETV可持久强效抑制病毒且疗效稳定。ETV治疗初治HBeAg阳性患者48周,病毒载量下降达6.9 log10 copies/ml。
高耐药基因屏障
LdT、LAM 和ADV 的耐药基因屏障低,只须发生一个病毒基因位点突变就会产生耐药。ETV耐药基因屏障高,须多个位点同时突变才有可能产生耐药。
新版指南引用ETV日本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用不同剂量(0.01 mg、0.1 mg或0.5 mg)ETV 治疗24 周后的167 例患者继续服用ETV 0.5 mg治疗到3年,累计耐药率为3.3%,初始剂量0.5 mg患者3年累计耐药率仅为1.7%。ETV 全球6年耐药监测结果显示,6年累计耐药发生率为1.2%。
改善组织学和临床预后
022 研究或027 研究中ETV治疗的HBeAg阳性和阴性初治患者进入长期组织学队列,患者在后续的901研究中接受肝活检,且从研究Ⅲ期基线开始到901 研究最后一次活检接受ETV累计治疗至少3年。
57 例患者参与评估。中位长期活检时间为280周。所有患者活检时HBV DNA<300 copies/ml。结果显示,ETV治疗48周和长期治疗的Knodell评分改善比例(下降≥2 分)分别为73%和96%,Ishak 纤维化评分改善(下降≥ 1 分)患者的比例分别为32%和88%(图)。
韩国一项研究显示,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ETV 0.5 mg/d 治疗1 年累计未移植生存率为87.1%,患者Child-Turcotte-Pugh(CTP)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均明显改善,66%的患者CTP降至A级,49%的患者CTP评分降低2分。1年累计HBV DNA阴性率和HBeAg消失率分别为92.3% 和54.0% ,证实ETV治疗1 年可有效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
安全性良好
在分别针对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的022研究和027研究中,ETV剂量均为0.5 mg/d,对照组剂量均为LAM 100 mg/d。结果显示,用ETV治疗96周,因不良事件停药者略少于用LAM治疗者,无显著差异,提示两药安全性相当。
■小结
长期抗病毒治疗在肝硬化治疗中的关键地位已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NA治疗不仅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更可改善肝脏组织学,延缓或逆转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进展。鉴于肝硬化患者的长期治疗需求,新版指南推荐宜选择低耐药药物初始治疗。ETV的高耐药基因屏障符合新版指南推荐的“耐药发生率低”的NA要求,因而适于作为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初始选择。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