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疾病(PID)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或同时累及多个部位,以输卵管炎最为常见。PID多发生于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女性,而月经初潮前、绝经后或未婚者则较少发生,后者发生PID常是邻近器官炎症扩散引起的。
西医对盆腔炎的认识
盆腔炎性疾病(PID)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或同时累及多个部位,以输卵管炎最为常见。PID多发生于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女性,而月经初潮前、绝经后或未婚者则较少发生,后者发生PID常是邻近器官炎症扩散引起的。
严重的PID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若未得到及时正确治疗,则可因盆腔粘连、输卵管阻塞,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等其他疾病。
外源性或内源性病原体均可导致该病,常见的外源性病原体有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常见的内源性病原体有各种需氧菌和厌氧菌,其可单独或与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共同致病。
盆腔炎的诊断
根据症状和体征通常可以作出盆腔炎诊断。按照2006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盆腔炎诊断标准可分为最低标准、附加标准及特异标准。
最低标准 宫颈举痛,子宫压痛或附件区压痛。
附加标准 ① 体温超过38.3 ℃(口表);② 宫颈或阴道异常黏液脓性分泌物;③ 阴道分泌物0.9%氯化钠溶液涂片见大量白细胞;④ 红细胞沉降率升高;⑤ 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⑥ 实验室证实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阳性。
特异标准 ① 子宫内膜活检组织学证实子宫内膜炎;② 阴道超声或磁共振成像提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积液,伴或不伴有盆腔积液、输卵管卵巢肿块;③ 腹腔镜检查是诊断盆腔炎和输卵管炎的金标准,其特异性可达100%, 且可在腹腔镜下采集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
轻度盆腔炎腹腔镜特征为输卵管充血、水肿,活动好;中度盆腔炎腹腔镜特征为输卵管有脓性分泌物,不活动;重度盆腔炎腹腔镜特征为炎症包块或输卵管卵巢脓肿。输卵管炎腹腔镜特征为输卵管充血、水肿及渗出。
盆腔炎的西医治疗
抗菌药物 最好能根据药敏试验来选择抗菌药,但因治疗常在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前开始, 故须根据经验选择抗菌药,治疗盆腔炎所选用抗菌药应同时对需氧菌(包括淋病奈瑟菌)、厌氧菌及沙眼衣原体感染有效。
选择抗菌药治疗方案时须考虑以下因素,包括:① 病情严重程度;② 可能的病原体;③ 病原体对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性;④ 患者对治疗的考虑和依从性;⑤ 治疗花费。
轻度感染者可选择口服抗菌药,中、重度感染者则应选择静脉滴注或肌注抗菌药,且常须联合用药,尤其应注意抗厌氧菌抗菌药的合理使用。
抗菌药联合微波理疗、宫腔灌注、直肠灌注对盆腔炎后遗症具有一定疗效。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有利于炎性渗出物吸收,促进组织修复,常用的方法有激光治疗、超短波疗法、微波理疗、中波直流电离子透入法及药液坐浴等。
手术治疗 下列情况者可采用手术治疗。① 反复发作且症状明显,并已形成较大炎性包块(一般直径>6 cm),包括输卵管积水伴腹痛者、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炎反复急性发作者,以及炎性纤维化增生并与肠管、大网膜、子宫粘连形成盆腔炎性包块,且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者。② 输卵管粘连所致不孕者,慢性盆腔炎因炎性纤维化增生,常形成输卵管与周围器官粘连扭曲,或输卵管伞端闭锁,引起原发或继发不孕,采用手术松解粘连或行输卵管造口术,有助于恢复输卵管功能,改善生育条件。③ 宫颈或宫腔粘连者,炎症可引起宫颈或宫腔粘连,出现月经量少、闭经或伴周期性腹痛者常须手术分离粘连。
中医对盆腔炎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发病离不开“瘀”,这里的“瘀”指的是血瘀。
寒、热、湿邪及气虚、肾虚等多种原因均可导致女性盆腔内子宫、附件处的血瘀,血瘀与冲、任气血相缚结,凝聚不去,从而导致疾病。
中医辨证
慢性盆腔炎以湿热瘀阻、寒湿瘀结、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及肾虚血瘀证多见,其中湿热瘀阻最多见。
湿热瘀阻证表现为下腹疼痛,劳累或月经前后加重,伴腰骶酸痛,肛门坠胀,带下量多,色黄稠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治疗
中医常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即“服、灌、熏、敷、照”等方法相结合。
“服”即中药汤剂口服,通过“望、闻、问、切”为患者进行辨证论治,开具中药处方,因该病以湿热瘀阻最常见,故治疗原则一般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在我们科室主方常采用自制的制剂“消积冲剂”,同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个性化调整,处方药用丹参、丹皮、赤芍、红藤、败酱草等。
“灌”即中药保留灌肠,主要采用清热活血,化瘀通络的中药,如活血藤、败酱草、鸭跖草、徐长卿等,将药物浓煎后在电脑控制药液温度、速度和压力情况下,于临睡前灌入患者肠道,药物通过肠道吸收后直接作用于盆腔。
“熏”即中药熏蒸汽治疗,该疗法将药疗、热疗、氧疗、生物电疗、浪涌压力及药物按摩6种治疗手段有机结合,将煎煮好的适量中药放入熏蒸汽治疗仪内,通电加热后产生热蒸汽,控制温度和时间,进行病变部位熏蒸。
“敷”即将中药碾成粉剂或装成药包后在病变部位相关穴位进行敷贴治疗。
“照”即对病灶局部采用红外线物理治疗。
我们医院针灸科阮志忠主任中医师建议,针灸亦可作为治疗慢性盆腔炎的重要手段。一般选气海、关元、子宫、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治疗。有其他症状者可相应增加穴位,如瘙痒者,加太冲穴;血虚、带下色红者,加血海穴;肾虚者,加太溪穴等。一般10次为1个疗程,一般1个疗程即可见效,但为巩固治疗常进行2~3个疗程。此外,熬夜、劳累、情绪不佳、抵抗力下降,该病易复发,故建议患者注意平时起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良好心态。
中西医优劣势比较
中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都有各自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医治疗胜在“绿色、无创、治本”,缺点为“缓慢”,而对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及出现盆腔肿块患者,须中西医结合治疗。
西医治疗胜在“快速”,但又有短效、有副作用等缺点,若长期应用抗菌药,还可能引起其他不良反应,手术亦可能导致盆腔出现粘连等疾病。
因此,中西医治疗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最大限度发挥中西医治疗长处,尽可能规避短处,减轻患者痛苦。
致谢:本专题由本报驻地记者、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宣传部部长程守勤协助策划组稿,同时程守勤、崔玉艳、李珊、钱文娟参与文章整理工作,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