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感染

非典十年祭——再望小汤山

作者:吕天玲 来源:民生周刊 日期:2013-02-19
导读

非典已经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十年,是一个足以重新开启又一个记忆的单元。但是,当我们回望与“死神”抗争的岁月,发现那些故事与境遇,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和无数个体的命运,留下了未来多少年仍然挥之不去的印象与图景;也让我们在面对未知的危险时,学会了冷静、理智和沉着。或许,非典的价值,正是十年来的那些变与不变。

关键字: 非典

  2002年12月10日,一位名叫黄杏初的广东河源农民发烧住进了医院。他就是至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非典病人,也是后来被学界命名为SARS的病毒的起点。自此,中国人开启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

  2003年6月20日,最后一批18名非典患者从北京北郊一所名叫“小汤山”的非典医院里走出来。

  4天后,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北京不再属于非典疫区。

  非典已经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十年,是一个足以重新开启又一个记忆的单元。但是,当我们回望与“死神”抗争的岁月,发现那些故事与境遇,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和无数个体的命运,留下了未来多少年仍然挥之不去的印象与图景;也让我们在面对未知的危险时,学会了冷静、理智和沉着。

  或许,非典的价值,正是十年来的那些变与不变。

再望小汤山

  这片被灰墙拥围的百余亩土地,已经找不到当年非典的痕迹。废墟上残留的刺柏和黄杨树提醒我们,十年前这里曾以7天7夜的“非典型”速度,搭成了一座非典医院。

  纪念这座医院,是因为想探寻一些真相,保留一些时刻。

  所有的故事都从这片废墟开始。2012年的冬天格外寒冷,12月16日,小汤山医院的废墟上,白雪覆盖。

相关链接:

SARS十周年专题

非典十年祭——后非典,十年的价值

非典十年祭——忘却的“非典后遗症”

非典十年祭——再望小汤山

用生命铸成的历史

非典十年后重访钟南山

分享: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