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抑郁症是全球残疾的主要原因。围产期抑郁,定义为在怀孕期间或分娩后4周内出现中度或重度抑郁,是影响孕妇和产后妇女的最常见疾病。最近对非洲妇女产后抑郁症(PPD)严重程度的审查表明,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为7%-43%。在赞比亚卢萨卡,一项对229名产后妇女的研究发现,28%的人符合产后抑郁的标准。产后焦虑症经常与产后情绪障碍并存,全球估计患病率为10%,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LMIC)的患病率更
背景:抑郁症是全球残疾的主要原因。围产期抑郁,定义为在怀孕期间或分娩后4周内出现中度或重度抑郁,是影响孕妇和产后妇女的最常见疾病。最近对非洲妇女产后抑郁症(PPD)严重程度的审查表明,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为7%-43%。在赞比亚卢萨卡,一项对229名产后妇女的研究发现,28%的人符合产后抑郁的标准。产后焦虑症经常与产后情绪障碍并存,全球估计患病率为10%,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LMIC)的患病率更高。这一令人震惊的疾病负担与另一项同样令人震惊的疾病负担不谋而合:艾滋病毒。卢萨卡孕妇的艾滋病毒流行率超过20%。广泛获得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极大地降低了围产期艾滋病毒的传播率;然而,这些成果有赖于坚持处方疗法和坚持护理。服药依从性差是对预防母婴传播艾滋病毒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计划有效性的最大威胁之一。不幸的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包括悲伤、疲倦和戒断,可能会影响女性坚持服药的能力。
产后抑郁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两者兼而有之得到有效治疗,在高收入国家进行的研究中,这两种方法都没有显示出优越性。对生活在LMICs中的艾滋病毒携带者的产后抑郁和/或焦虑症的最有效治疗将因获得护理的机会、治疗的可接受性和依从性而异。很少有研究评估撒哈拉以南非洲艾滋病毒妇女不同治疗方式的可行性。
目的:我们进行了一项可行性试验,以确定在赞比亚卢萨卡是否有可能对感染艾滋病毒的妇女进行两种PPD治疗方法的非劣势试验。通过在最后一次研究访问中测量参与者留存来评估试验的可行性。
方法:在2019年10月29日至2020年9月8日,我们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产后6-8周的孕妇进行预筛查,并用Mini International神经精神病学访谈诊断产后抑郁或焦虑。同意的参与者被随机进行1:1至最多11次的IPT或每日自我给药舍曲林,并跟踪观察24周。我们在每次访问时评估EPDS评分、临床总体印象-疾病严重程度(CGI-S)和药物副作用,并在基线和最终研究访问时测量母体HIV病毒载量。用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等级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保留、访问依从性、EPDS、CGI-S和日志病毒载量的变化;我们报告平均差异、相对风险和95%可信区间。参与者满意度调查评估了试验的可接受性。
结果:78/80(98%)的受试者在最后一次研究访问时得以保留。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背景下,被分配到ADM组的妇女对访问的依从性(9.9次,SD 2.2)高于IPT组(8.9次,SD 2.4;p=0.06)。从基线到最后一次访问,EPDS评分总体上是下降的,尽管与ADM组(−11.4分,SD5.5;p=0.04)相比,IPT组的平均变化更大(−13.8分,SD4.7)。从基线到最终研究访问,两组的平均对数病毒载量的变化相似(平均差异−为0.43,95%CI−为0.32,1.18;p=0.48)。在IPT组,病毒载量从基线(0.9log Copies/ml,SD 1.7)到最终随访(0.2log Copies/ml,SD 0.9;p=0.01)显著下降。
表1 试验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结果:总体和按研究组
表2 研究组之间抑郁评分和HIV病毒载量的变化,从基线到最终研究访问
图1 治疗组的平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基线时的抑郁严重程度。缩写:ADM,抗抑郁药物;EPD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IPT,人际心理治疗。轻度抑郁定义为EPDS评分≤13;中度/重度抑郁定义为EPDS评分>13。误差条代表平均数附近的标准误差。
图2 研究组在基线和最后一次访问时的抑郁评分和病毒载量。缩写:ADM,抗抑郁药物;CGI-S,临床总体印象-严重程度;EPD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IPT,人际心理治疗。*表示p<0.001。
结论:这项初步研究表明,在赞比亚艾滋病毒携带者中试验两种形式的PPD治疗是可行和可接受的。IPT和ADM都改善了抑郁症严重程度的测量;然而,需要进行一项全面的试验来确定PPD和焦虑的治疗是否改善了母婴艾滋病毒的结局。
原文出处:SpelkeMB,PaulR,BletteBS,et al.Interpersonal therapy versus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 for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mong women with HIV in Zambia: a randomized feasibility trial.J Int AIDS Soc2022 Jul;25(7)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