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亚系的逃逸机制被阐明 来源:bioRxiv 近日,发表于预印本平台bioRxiv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奥密克戎亚系的逃逸机制,明确接种疫苗加强针的必要性。 研究人员使用基于VSV的假病毒,发现通过两剂灭活疫苗接种疫苗的个体的血清中和奥密克戎,显示出非常弱或没有中和活性,而同源灭活疫苗加强剂或带有蛋白亚单位疫苗的异源加强剂显着改善了针对所有奥密克戎变体的中和滴度。通过进一步评估20个单克隆抗体
奥密克戎亚系的逃逸机制被阐明
来源:bioRxiv
近日,发表于预印本平台bioRxiv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奥密克戎亚系的逃逸机制,明确接种疫苗加强针的必要性。
研究人员使用基于VSV的假病毒,发现通过两剂灭活疫苗接种疫苗的个体的血清中和奥密克戎,显示出非常弱或没有中和活性,而同源灭活疫苗加强剂或带有蛋白亚单位疫苗的异源加强剂显着改善了针对所有奥密克戎变体的中和滴度。通过进一步评估20个单克隆抗体的中和概况,发现大多数单克隆抗体在奥密克戎亚系中完全或基本上失去了中和活性,而一些单克隆抗体表现出明显的中和效果。
接种疫苗有效降低了感染者的症状持续时间
来源:the Lancet
近日,发表于《柳叶刀》(the Lancet)的一项研究,揭示了感染奥密克戎的疫苗接种人群出现症状的持续时间、住院率和之前的变异株的区别。
研究利用来自英国的一款名为ZOE的手机APP的相关数据。数据显示,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的住院风险和德尔塔相比,下降了25%。从症状出现到消失,德尔塔变异株感染者平均经历了8.89天,而奥密克戎感染者则为6.87天,症状持续时间少了将近2天。整体而言,接种了两针以上疫苗的奥密克戎感染者和德尔塔感染者相比,在一周内恢复的概率是后者的2倍以上,说明了新冠疫苗接种十分必要。
新型计算方法可预估冠状病毒能否感染人类
来源:eBioMedicine
4月8日,发表于《电子生物医学》(eBioMedicine)的一项工作中,研究团队使用了一种基于网络科学的计算方法来区分能够感染人类细胞的冠状病毒和不能感染人类细胞的冠状病毒,并在实验室中证实了其计算结果,显示一个特定的病毒群可以感染人类和蝙蝠细胞。
研究人员从一个包含超过160万条沙贝病毒数据的数据库开始,构建了显示病毒刺突蛋白序列相关性的网络图,发现网络图会将病毒排列成集群,将那些能感染人类细胞的病毒和那些不能感染的病毒分开。随后,实验证明刺突蛋白的一个区域能够让非感染性的病毒样颗粒侵入人类细胞培养物。
接种第3针mRNA疫苗可有效激活奥密克戎变异株反应性记忆B细胞
来源:Cell
4月8日,发表于《细胞》(Cell)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接种3剂疫苗后记忆B细胞应答。
研究发现,接种2剂mRNA疫苗后,抗体的衰减在6-9个月后逐渐稳定,但抗体亲和力成熟却在逐渐提高。接种第3剂mRNA疫苗后,受试者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的RBD特异性记忆B细胞被激活,这种激活与对奥密克戎中和滴度显着提高密切相关。第3剂接种前的抗体滴度与抗体加强的倍数变化呈负相关,表明高水平的循环抗体可能会限制短间隔加强加强所提供的额外保护。
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前,全球33.9亿人至少感染过一次新冠
来源:the Lancet
4月8日,发表于《柳叶刀》(the Lancet)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奥密克戎成为主要流行株前,全球总人口的43.9%,即33.9亿人,至少感染过一次新冠病毒。
研究发现,感染率最高的地区是非洲,其中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广袤地区的感染率为79.3%。新冠病毒的有效传染数和人群总免疫力没有明显关系。即在总免疫力达80%时,病毒传染数未出现明显下降。研究称,这些结果提示,面对新冠病毒不断变异和疫情继续流行,各国和地区应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疫策略、优化疫苗接种,尤其要关注感染高风险人群。
国产新冠疫苗可有效降低60岁以上老年感染者的肺炎风险
来源:China CDC Weekly
4月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China CDC Weekly)发表了一项国产新冠疫苗真实世界数据简报,基于2021年5月21日-2022年2月28日期间中国内地1万余名新冠确诊患者数据,进行了国产疫苗突破性感染可能性分析。
结果发现,完全接种两剂疫苗可令德尔塔毒株引发的肺炎风险降低51%-66%,加强针则会令肺炎风险降低86%。对于奥密克戎感染者来说,两针疫苗可令60岁以上感染者肺炎风险降至52%,接受过加强针的60岁以上感染者无一发展为重症;但18~59岁患者无论完全接种还是接种加强针,其预防肺炎及重症的比例均未出现显着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病例数较少,并且奥密克戎本身引发的重症比例低导致。
感染新冠后嗅觉丧失可能由炎症引起
来源:JAMANeurology
4月11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学》(JAMA Neurology)的一项研究显示,新冠病毒感染者嗅觉丧失可能是由炎症影响所导致。
研究发现,感染了新冠病毒且嗅觉能力下降的遗体捐献者,其嗅球区域的血管损伤更严重,轴突的数量大幅下降,且这种变化与年龄无关,但大多数新冠感染者的嗅球区域内未检测到新冠病毒颗粒。研究者人员认为,新冠病毒感染了嗅上皮引发神经炎症,使可向大脑发送信号的轴突数量下降,并导致嗅球功能失调。
70万人报告数据显示新冠有遗传易感性
来源:Nature Genetics
4月11日,发表于《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的一项研究中,描述了3三种新定义的表型(从个体身上观察到的特征或性状),这些表型包含了或能针对新冠病毒提供保护的遗传关联。
研究结果来自对美国一家DNA检测公司的逾70万名客户的新冠肺炎自报告感染结果的分析,提示这种数据采集方法可以对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进行补充,尤其可以补充关于新冠肺炎轻症的信息。
全员接种加强针可以遏制疫情发展
来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4月12日,发表于《科学·转换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一项研究,报道了疫苗加强针第3剂对以色列人群的保护力,表明快速反应及全人口大量接种高保护力疫苗是减轻疾病负担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加强接种BNT162b2措施使以色列在没有实施大规模非药物干预公共卫生措施的基础上遏制了德尔塔变异株的传播。为较年轻的人群接种疫苗具更大益处,这一人群患严重疾病的风险并不高,但在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发现,感染人数呈现指数增长的时期是改变疫情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引进全员加强接种可以决定疫情的趋势。
加强版ACE2三聚体蛋白可广谱抑制多种新冠突变株
来源:Cell Research
4月13日,发表于《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的一项研究,设计了一个加强版的ACE2三聚体蛋白eT-ACE2,对新冠病毒的入侵达到了超强的抑制作用。
研究团队通过假病毒抑制实验和体外血清稳定性实验,发现了(AP)15连接子使得ACE2三聚体蛋白对新冠病毒具有更好的中和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蛋白的中和活性,对ACE2结构作了关键位点的突变以增加ACE2与RBD亲和力,由此生成了5种不同的ACE2三聚体蛋白,其中AP15M4活性最强,该蛋白对病毒抑制活性比T-ACE2蛋白强18倍。研究人员将AP15M4称之为eT-ACE2,后续检验发现eT-ACE2确实可以高效抑制所有的变异株。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