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

血清HBeAg定量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e抗原血清转换的预测作用

作者:陈小姣 整理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3-01-25
导读

         日前,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感染科和解放军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共同发表论文,旨在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不同时期外周血HBeAg滴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与HBeAg血清转换之间的关系。研究指出HBeAg阳性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eAg定量的快速下降,可作为预测后期HBeAg血清转换的良好指标。该文章发表在2012年06卷11期的《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上。

  日前,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感染科和解放军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共同发表论文,旨在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不同时期外周血HBeAg滴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与HBeAg血清转换之间的关系。研究指出HBeAg阳性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eAg定量的快速下降,可作为预测后期HBeAg血清转换的良好指标。该文章发表在2012年06卷11期的《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上。

  对22例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随访2年,分别于抗病毒治疗的基线、12周、24周、48周和96周收集患者的血清,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HBeAg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同时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水平。

  抗病毒治疗2年后,7例患者发生HBeAg血清转换,15例患者HBeAg仍为阳性。两组在基线状态下HBV DNA、HBsAg和HBeAg定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过程中,发生HBeAg血清转换的患者12周HBV DNA和12周、24周、48周HBeAg滴度的下降率均高于未转换的患者(P<0.05)。12周达到HBV-DNA阴转的患者在后期仍有36.4%的概率不发生HBeAg的血清学转换。12周、24周和48周HBeAg水平小于0.976、1.059和0.369(log10 S/CO)以及12周HBeAg较基线下降大于45.3%、48周较基线下降大于82.1%,均可预测2年后e抗原的血清转换,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33,0.859,0.962,0.872和0.910(P<0.05),敏感性均为83。3%,特异性分别为92.3%,92.3%,100%,92.3%和100%。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