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微博等网络正在疯传一段视频,视频中有一男孩,狰狞地发出狗叫声:啊!啊!啊!,表情痛苦不堪。有的在视频后面还配上文字说明:男孩两个月前给自家养的狗咬到了,当时觉得是自家养的狗没什么病毒。所以就没去打狂犬疫苗。昨天上学都好好的,今天就发作了。提醒家长们要看好自家孩子,要和狗狗保持距离。 视频中的小男孩着实让人揪心!同时也让部分网友感到恐慌,这狂犬病真的太可怕了! 是真?是假? 据知情
最近,微信、微博等网络正在疯传一段视频,视频中有一男孩,狰狞地发出狗叫声:“啊!啊!啊!……”,表情痛苦不堪。有的在视频后面还配上文字说明:男孩两个月前给自家养的狗咬到了,当时觉得是自家养的狗没什么病毒。所以就没去打狂犬疫苗。昨天上学都好好的,今天就发作了。提醒家长们要看好自家孩子,要和狗狗保持距离。
视频中的小男孩着实让人揪心!同时也让部分网友感到恐慌,这“狂犬病”真的太可怕了!
是真?是假?
据知情网友称,视频中的小孩原籍是广东四会人,只是得了一种很奇怪的病,看了很多地方都没治好。虽然不能十分确定事发地点,但可以确定,并不是什么狂犬病。
狂犬病患者的主要症状应该是怕水、怕风,口吐白沫,出汗等,有的病人发病后因为喉肌痉挛讲话声音会发生变化,但一般不会如此学狗叫。
警方辟谣:当地并无狗咬后得狂犬病儿童
这段视频由于最先在广州传播,说孩子是广州英徳人。广州警方随后调查后辟谣。
警方表示,近期当地并未接到狂犬病事发报告。当地防疫部门专家也表示,狂犬病病人发作初期会出现恐水、怕光、头痛倦怠、咽肌痉挛等症状,最终因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但不会出现学狗叫的表现。
有网友吐槽,如果被狗咬就学狗叫,是不是被猪咬就学猪叫,被鸟咬就能上天?
关键的问题是,孩子究竟得的是啥病?
虽然警方和防疫专家都否认了孩子得狂犬病的说法。但这并没有消除网友们的疑惑,孩子究竟得的是啥病呢?
从视频上看,孩子主要表现为频频的、情不自禁的、连续不断地“啊!啊!啊!……”发声,并有身体不停地扭动,这些动作和发声无法自控,表情似乎很痛苦。其实,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图雷特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的病例。
“图雷特综合症”这个名词,一般人都比较陌生,其实,它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儿童抽动症。由于本病最早在1884年由法国的Tourette医生首先报道,所以后来人们就用这位医生的名字来命名这个病。在台湾和香港地区把这病翻译成“妥瑞综合征”。而在学术上,我们常常用“抽动障碍”这个名称。儿童抽动症,只是一个通俗的名称。
抽动症是一种儿童期起病,以头面部、肢体和躯干等多部位肌肉的突发性的、不自主的、刻板的、重复的、快速的、非节律性的动作,同时可伴或不伴爆发性咽喉部、鼻咽部或胸腔的发声,或不自主出现污秽的言辞等行为特征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的疾病。
抽动症在人群中发病率在1%~2%左右。大部分患者症状相对较轻,所以很少引起人们关注,像这样严重的病例确实不多。
抽动症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抽动症的主要症状就是不受控制的某群肌肉抽搐或痉挛。这种抽搐可以是身体上的,也可以是语言上的(发出各种怪声)。
表现在身体上的动作,如眨眼、皱眉头、奴鼻子、歪嘴巴、扭脖子、耸肩膀等称运动性抽动。
表现出各种发声的,称发声性抽动。大约30%~40%的患儿因喉部或胸腔肌肉抽搐发出重复的暴发性的无意义的单调异常喉音,如清嗓音、犬吠声、吸鼻音、吼叫声、嘿嘿声、咂舌声及喉鸣声等,以及“喀哒”、“吱”、“嘎”、“啊”等声响。有的患儿无意识刻板地发出咒骂,说粗俗、淫秽语言,模仿他人语言和动作(模仿语言、模仿动作)和经常重复词或短语。
重复刻板发出同一污秽言语的,又叫秽语症(Coprolalia),或抽动秽语症,是抽动症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抽动症的病因是什么?
一般认为,抽动症发病是由于遗传、生物、心理和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是太清楚。其中中枢神经递质失衡,纹状体多巴胺活动过度或突触后多巴胺受体超敏感为其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
抽动症能不能治好?
抽动症通过药物或其他联合治疗,大多数症状是可以控制的,但目前尚无短期内根治的办法。病程可以是短暂性的,也可能呈慢性经过,病情波动,时好时坏,有周期性缓解与复发,须较长时期服药治疗。部分患者于青春期后症状缓解。一些轻症病例也可自然缓解(7%-19%)。随访研究表明,到成年期有30%-50%的患者完全恢复,约30%-40%的患者部分改善,但也有20%-30%患者症状延续到成年,罕见进展为精神分裂症者。男性患者预后较女性患者好。伴品行障碍的患者容易导致刑事犯罪,预后可能较差。本病不影响患者的寿命。
抽动症有哪些治疗方法?
抽动症的治疗,主要分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心理行为疗法、教育干预、神经生物反馈和深部脑刺激等等。
常用的治疗抽动症药物
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小儿神经学组2013年发表,2017年修订的诊疗建议:
第一线药物:硫必利,哌迷清,舒必利,阿立哌唑,可乐定,胍法辛;
第二线药物:氟哌啶醇,利培酮,奥氮平,托吡酯,丙戊酸钠。
参考欧洲和加拿大的诊疗指南,提及的其他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可用于抽动症的药物还有:奎硫平、齐拉西酮、托莫西汀、丁苯那唑、氟奋乃静、灭吐灵、巴氯芬、肉毒素、大麻素等。
心理行为治疗
心理行为治疗是改善抽动症状、干预共患病和改善社会功能的重要手段。轻症抽动症患儿多数采用单纯心理行为治疗即可奏效。
通过对患儿和家长的心理咨询,调适其心理状态,消除病耻感,采用 指导患儿、家长、老师正确认识本病,淡化患儿的抽动症状。同时可给予行为治疗,包括习惯逆转训练、效应预防暴露、放松训练、阳性强化、自我监察、消退练习、认知行为治疗等。其中习惯逆转训练和效应预防暴露是一线行为治疗。
教育干预
在对抽动症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患儿的学习问题、社会适应能力和自尊心等方面予以教育干预。干预策略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
鼓励患儿多参加文体活动等放松训练,避免接触不良刺激,如打电玩游戏、看惊险恐怖片、吃辛辣食物等。
家长可以将患儿的发作表现摄录下来,就诊时给医师观看,以便于病情的判别。家长应与学校老师多沟通交流,并通过老师引导同学不要嘲笑或歧视患儿。鼓励患儿大胆与同学及周围人交往,增进社会适应能力。
难治性抽动症的治疗
对于一些药物难治性抽动症患儿,还可尝试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经颅微电流刺激(CES)、脑电生物反馈等神经调控疗法;对少部分症状特别严重,经上述常规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转诊至神经外科行深部脑刺激(DBS)治疗。
深部脑刺激术
深部脑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又称脑起搏器,是在脑内特定的神经核团植入电极,释放高频电刺激,抑制了这些因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而过度兴奋的神经元的电冲动,减低了其过度兴奋的状态,从而减轻抽动症状。但这属于有创侵入性治疗,在抽动症患者中应用国内才刚刚起步。主要适用于年长儿(12岁以上)或成人难治性抽动障碍。
原始出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儿童抽动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实用版)[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15).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