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 年,在第21 届抗微生物制剂及化疗跨学科国际会议(ICAAC)上,詹姆斯·柯伦(James Curran)报告了一种新发传染病。
1981 年,在第21 届抗微生物制剂及化疗跨学科国际会议(ICAAC)上,詹姆斯·柯伦(James Curran)报告了一种新发传染病。“当时报告被安排在晚上的一个会议,尽管讨论的是一个新出现的问题,不像ICAAC 其他会议那么吸引人,但与会者的兴趣还是很浓,在开始讲演的时候,房间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当时我预测这一新发传染病无论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是巨大的,而且不会局限在某一特定人群和国家。然而在开始的一两年里,该研究结论备受争议,认为高估和扩大了该疾病的影响,但从现在来看,当时我们的估计太低,并且远远超出我们的预计,”Curran 回忆道。
Curran 教授当时所报告的新发传染病,正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AIDS)。目前距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发现已经过去了三十余年,我们在与HIV/AIDS 的艰苦斗争中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期悦读医学就与您一起回顾AIDS 的发现、HIV 治疗药物研发和发展历程。
1981年5月美国患病率和死亡率周报(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首次报道5名患卡氏肺囊虫肺炎(PCP)的同性恋男子和来自洛杉矶3家医院的巨细胞病毒感染者。同年年底,美国共有234名患者死于一种新的临床综合征。
1982年美国本土和世界其他地区,包括非洲都报道了与上述临床综合征相同的病例。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正式将这种新的临床综合征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AIDS),并且列出4组高风险人群:同性恋者、近期海地移民、甲型血友病患者和静脉吸毒者。
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研究人员分离到一种新的人类反转录病毒(当时称之为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AV),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学者也分离出一种嗜人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HTLV-Ⅲ),并认为是AIDS的致病菌。
1986 年科芬(Coffin)证实LAV和HTLV-Ⅲ是同一种病原体,并最终命名为HIV-1。随着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美国颁布第一部公共卫生服务指南以防止HIV通过性接触和血液途径传播。此外,第26届ICAAC大会还报告了关于治疗AIDS药物齐多夫定的首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齐多夫定组死亡率和疾病进展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
1987年两篇关于齐多夫定临床试验结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显示,齐多夫定可有效治疗HIV感染晚期患者。同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该药上市,这是FDA历史上药物评价耗时最短的药物。
1990年萨乌科斯(Caucus)是纽约视觉艺术家,也是AIDS患者,他设计了红丝带,此后红丝带广泛流行并成为关注HIV/AIDS的标志。
1992 年20世纪90年代早期,用于抗反转录病毒联合疗法的药物飞速发展,包括后来成为主流的治疗药物:拉米夫定([ 3TC),一种新的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和蛋白酶抑制剂(PI)。
1995年抗微生物制剂及化疗跨学科国际会议(ICAAC)提出三药联合的概念,即2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1种PI或1种NNRTIs,此次会议标志齐多夫定单药治疗HIV/AIDS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ACTG175研究的开始。
1996年《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首部《抗HIV阳性成人抗病毒治疗指南》,称随机临床研究数据和基础研究均提倡在HIV感染早期即开始联合抗病毒治疗。
1999 年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发现“早期、足量用药”的治疗方案很难从患者体内根除病毒。这迫使我们转向采用后来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司他夫定和去羟肌苷。同年,ICAAC大会还报道了第二个“新发流行病”: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
2004年研究显示,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和依非韦伦三药联合疗法是初次治疗HIV/AIDS的经典组合。
2006年美国CDC颁布新的《HIV抗体检测推荐指南》,该指南旨在提高抗HIV筛查率,包括对孕妇和HIV早期感染者进行检测,给未意识到自己已经是HIV感染者提供咨询和临床服务以及降低孕产妇围生期的垂直传播。
2008年截止2008年,美国共有25个抗HIV药物获得FDA批准,绝大部分药物正在临床使用。同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发现AIDS病毒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其杰出贡献。
2012年AIDS疫苗研究获得新发现,《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RV144艾滋病疫苗可以保护某些受试者对抗HIV的机理,由此发现了免疫反应有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一些关键线索。在泰国开展的RV144试验是首次在预防HIV感染中显示出一些效果的HIV疫苗研究。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