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和目的: 艰难梭菌感染是炎性肠病常见的并发症,并且常提示疾病预后不良。目前炎性肠病合并艰难梭菌感染患者的肠道微生态构成尚不明确。 方法: 本实验选取了56名炎性肠病患者的粪便菌群进行分析,包括炎性肠病合并艰难梭菌感染的患者8人,活动期炎性肠病未合并艰难梭菌感染者24人,炎性肠病缓解期24人,同时还设置健康对照组24人。对这些患者的粪便菌群进行16SRNA测序,并通过Qiime二代测序法进行分
背景和目的:
艰难梭菌感染是炎性肠病常见的并发症,并且常提示疾病预后不良。目前炎性肠病合并艰难梭菌感染患者的肠道微生态构成尚不明确。
方法:
本实验选取了56名炎性肠病患者的粪便菌群进行分析,包括炎性肠病合并艰难梭菌感染的患者8人,活动期炎性肠病未合并艰难梭菌感染者24人,炎性肠病缓解期24人,同时还设置健康对照组24人。对这些患者的粪便菌群进行16SRNA测序,并通过Qiime二代测序法进行分析。
结果:
炎性肠病合并艰难梭菌感染者相较于不合并艰难梭菌感染者有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活泼瘤胃球菌属和肠球菌属的丰度较高,而劳特氏菌属和多尔氏菌属丰度下降。关联网络分析提示,活动性炎性肠病患者尤其是合并有艰难梭菌感染的患者肠道微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结论:
在炎性肠病患者中,合并艰难梭菌感染者有更为显着的肠道微生态失衡和特定肠道微生物丰度的改变。
述评:
IBD在发达国家中的发病率显着上升,CDI可引起伪膜性肠炎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常提示预后不良,目前炎性肠病合并艰难梭菌感染患者的肠道微生态构成尚不明确。Sokol H等通过实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相应的患者粪便菌群进行16SRNA测序,并通过Qiime二代测序法进行分析,所有参与者在入组前2月内均未使用过抗生素及清肠药物。
β多样性分析通过对疾病表型的分析显示出了样本的聚类,并且从健康人群到缓解期IBD患者、活动期IBD患者乃至活动期IBD合并CDI患者,均有明显的肠道菌群移位。与健康组相比,IBD患者的α多样性显着下降,活动期IBD患者这一表现尤其明显。在合并有CDI与未合并者之间,这一差别并不明显。健康组和IBD组中大量细菌属于厚壁杆菌门、拟杆菌门、变形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在健康组中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含量最多。在活动期IBD患者中,厚壁菌门丰度减少与变形杆菌门丰度增加有关。
本研究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作者根据表型分析建立了微生物关联网络,用来评价肠道微生态系统及其在IBD合并CDI患者中的变化。在健康组,观察到很多细菌之间有高度关联性,提示肠道处于平衡、协作的生态体系。IBD缓解期患者,虽然较健康组关联下降,但肠道菌群之间也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反,在活动期IBD患者中,这种关联网遭到破坏,剩下离散的菌群。在IBD合并CDI感染者中这种离散趋势更为明显,数种菌群之间毫无关联,提示肠道微生态系统破坏明显。
本文首次详细分析了IBD合并CDI患者的肠道微生物,证实了IBD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调,同之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近期的研究表明,活动期IBD合并CDI患者肠道菌群较未合并有CDI的IBD患者相比,菌群失调更为明显。这种感染以肠道微生物改变及肠道微生态系统破坏为特征。有趣的是,CDI患者肠道中减少的肠道微生物,通常是IBD患者较健康人群所减少的,例如劳特氏菌属和多尔氏菌属。另外,活泼瘤胃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在CDI患者中增加,在IBD患者中同样较健康人群表达增加,提示IBD合并CDI患者有更为严重的菌群失调。这些结论为从肠道微生态的角度治疗活动性IBD以及IBD合并CDI提供了理论依据。
原始出处:
Harry Sokol, et al.Specificities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Gut Microbes. Aug 2017.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