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关于白细胞的总结简直完美!
白细胞计数
新生儿 |
婴儿(两周岁内) |
成人 |
|
白细胞计数 |
15~20×109/L |
11~12×109/L |
4~10 ×109/L |
白细胞分类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
嗜酸性粒细胞:0.5%——5%;
嗜碱性粒细胞:0%——1%;
淋巴细胞:20%——40%;
单核细胞:3%——8%。
白细胞计数变化 |
临床意义 |
||
增多 |
生理性增多 |
初生儿、运动、疼痛、情绪变化、应激、妊娠、分娩。 |
|
病理性增多 |
急性感染 |
急性化脓性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局部炎症,以及一些细胞感染。 |
|
组织损伤 |
手术后急性心肌梗塞。 |
||
恶性肿瘤及白血病 |
急性、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尤以慢性白血病增高最多。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如肝癌、胃癌等。 |
||
其它 |
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尿毒症、酸中毒、某些药物中毒、烧伤等。 |
||
减少
|
某些感染 |
细菌感染(如伤感、副伤寒);病毒感染(如流感、风疹、麻疹)。 |
|
某些血液病 |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 |
||
脾功能亢进 |
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如肝硬班替氏综合症。 |
||
理化因素 |
放射性物质、X线、某些抗癌药、解热镇痛药等,可造成白细胞减少。 |
白细胞计数 |
临床意义 |
<0.5×109/L |
提示患者受感染的危险极大,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并仔细监测。 |
<3×109/L |
可认为白细胞减少,应了解白细胞分类,并作进一步检查。 |
>12×109/L |
可视为增多,白细胞分类对确定增多原因有一定价值,应寻找感染的来源。 |
>30×109/L |
多于或更多者有白血病可能,应作白细胞分类及骨髓检查。 |
白细胞
白细胞分类变化 |
临床意义 |
|||
中性粒细胞 |
增多 |
生理性增多 |
见于胎儿、新生儿,妊娠5个月以上,分娩时疼痛和产伤可使其进一步增高;剧烈运动、严寒、暴热等刺激也可见白细胞增多。 |
|
病理性增多 |
反应性增多 |
最常见于急性化脓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轻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可正常,分类时可见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增高; 中度感染时白细胞多>l0×109个/L并可伴轻度核象左移; 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明显增高常>20×109个/L并出现明显的核象左移。 感染过于严重如感染中毒性休克或机体反应性较差时白细胞可不增高反而减低但伴有严重的核象左移。 严重的组织损伤、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中毒均可出现反应性增多情况。 |
||
肿瘤性或持续性白细胞增多 |
常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者白细胞一般<100×109/L,分类时以原、幼粒细胞为主。 慢性型者白细胞常>100×109/L,分类时以中幼、晚幼以下各阶段粒细胞为主。 |
|||
减少 |
某些感染 |
见于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如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及病毒感染时如无并发症均可见白细胞减少。 |
||
某些血液病 |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非白血性白血病,此时白细胞可<1×109/L。 |
|||
慢性理化损伤度 |
长期接触电离幅射(如X射线等,或应用、接触某些化学药物、有毒物质(如氯霉素及含有机磷的农药等)。 |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因自身免疫性抗核抗体导致白细胞减低。 |
|||
脾功能亢进 |
肿大的脾脏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过多的白细胞及分泌过多的脾素灭活了促进粒细胞生成的某些因素。 |
|||
核象左移 |
轻度核象:左移仅见杆状核粒细胞增,>6%。 |
|||
核象右移 |
核象右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的减少,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恶性贫血。在应用阿糖胞苷、6-巯基嘌呤等抗代谢药物及炎症的恢期时也可见到核象右移现象。 |
|||
淋巴细胞 |
增多 |
感染性疾病,如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等; 某些血液病,如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粒细胞减少症等; 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器官移植术后的排异反应期等。 |
||
减少 |
应用化学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期或接触放射线及放射治疗期,免疫缺陷性疾病,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等。 |
|||
单核细胞 |
增多 |
某些感染,如伤寒、结核、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等; 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恢复期。
|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